冬至节气民间经典诗句参考整理
    (冬至),是农历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很重视冬至,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在文人墨客心里,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节气民间经典诗句,假如喜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冬至节气民间经典诗句
    1、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白居易《冬至夜》
    2、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聂绀弩《伐木赠懂汉芩》
    3、冬至前后,沙飞石走。佛祖潜踪,寸铁在手。——释普济《偈颂六十五首·其十三》
    4、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李中《腊中作》
    5、丹包赤实破苍颜,冬至都无十日闲。——陈舜俞《书通济僧壁》
    6、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迎銮曲·郊祀元君百礼先》
    7、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崔日用《钱唐永昌》
    8、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张伯端《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
    9、今日柴门又冬至,野梅花下独沉吟。——邵亨贞《至日有寄南金兄奉寄》
    10、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朱淑真《冬至(朱淑真)》
    11、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庞籍《记异》
    12、冬至阳生,迎春拨雪黄芽好。——马钰《万年春·冬至阳生》
    13、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平《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
    14、晴明冬至,吉无不利。——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晴明冬至》
    冬至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头,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明显偏迟。诗云“西北风袭
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间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头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渐渐上升。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头“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旧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奇)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旧非常强盛,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温热。
    冬至节气养生
    冬至后,中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人们要依据天气状况准时增加衣服,留意保暖;室内要通风换气,削减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保持畅达乐观,适当进行熬炼。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整体内平衡、顺应自然。因此要留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养护自身内刚刚生发的弱小阳气,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汲取外来的养分而发挥其滋补功效。也就是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但是,并非随便乱补就能达到效果,冬季进补也需要肯定的(方法)。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由于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肯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削减。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汲取。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三忌慕名进补。鸡汤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养分丰富,鸡汤所含的养分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
关于冬至的诗句    四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损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冬至节气民间经典诗句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