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非遗传承人主要事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小曲”的传承人姚常德,1960年生于秦安县王尹镇姚沟村。他自1976年进入秦安县文艺宣传队,便开始接触并学习秦安小曲。姚常德回忆,当时秦安小曲的演唱者很少,而且年龄偏大,没有女性演唱者,剧团主要排演的剧目也以秦腔剧为主。然而,他偶然听到了王瑞林、安仰东两位老先生演唱的秦安小曲,立刻被其独特的唱腔和风格所吸引。
姚常德对秦安小曲的热爱并没有停留在欣赏上,他开始积极学习和创作。在县剧团期间,他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逐渐成为剧团的台柱子。1979年,县剧团排演了第一部秦安小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省广播电台录像、录音并在全国二十多个省级电台播放,获得了不错的反响。1989年,县剧团又排演了一部秦安小曲剧《双镯记》,由姚常德担任主角。这部剧一经演出便收获了一片好评。
然而,新创剧目的不足是姚常德担任县剧团团长初期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传统曲目与现实相结合,使其更具现实意义。2002年,一则关于秦安县云山镇的农村贫困学子考上名牌大学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个故事展现的吃苦耐劳、崇文重教的精神与《双镯记》的主题相契合,于是他决定将其移植成秦安小曲剧《情系学子》。情系
为了创作《情系学子》,姚常德亲自前往云山镇了解情况、深入采访,花了十多天时间完成了初稿。之后经过专家论证、反复修改,终于在2003年将这部剧搬上了舞台。《情系学子》一经上演便广受好评,先后荣获甘肃省小戏小品调演编剧二等奖、表演二等奖;天水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姚常德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表演者,也是一位勇于创新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将秦安小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