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潑桂学研究
情系桂林
一一金堡与瞿式耜交游略论
江宏①
[内容提要]金堡与瞿式耜都是明朝遗臣,曾共仕南明永历政权。两人自永历二年(1648)相识至永历四年(1650)冬瞿公殉难,往来不足两年时间,却结下了毕生难忘的友谊。这种情谊不同于一般文人士大夫间的友谊,其情感基础是在江山易主、民族危亡这一特殊的时空条件下形成的家国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它超越了一般的文人小圈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遗民士大夫的集体无意识和共同文化心理,具有普泛化的情感内容。
[关键词]金堡瞿式耜交游略论
金堡(1614—1680),字道隐,一字卫公,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知山东临清州(今临清市),居官五月,投劾归里。明亡后,历仕隆武、永历等地方政权,职居掖垣,清直敢谏。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二月,遭政敌构陷入狱,狱解谪戍清浪卫(今贵州镇远清溪),途经桂林时依瞿式耜。是年冬,于城郊尧山茅坪庵出家,法名性因。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入粤东,礼
曹洞宗天然禅师释函是,更名今释,字澹归。此后长期活跃于岭南一带,弘法不离文字,为清初著名遗民诗僧。康熙十六年(1677),退院赴浙江嘉兴请藏。三年后示寂于平湖,世寿六十七,僧腊二十九。
瞿式耜是著名的抗清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论及他的生平交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与之幽囚中相唱和、携手共赴国难的张同敞。郭沫若《赞张同敞》:“的是奇男子,江陵忠烈张。随师同患难,与国共存亡”。②事实上,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他身边还有一位不离不弃的挚交好友,那就是金堡。刘湘客《明光禄大夫左柱国太保兼太子太师留守桂林武英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临桂伯瞿公传》:“被执之日,与金(堡)往来,金俱有和诗,金与为死友矣,并记之。”③死友,
①江宏,副教授,文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②瞿果行:《瞿式耜年谱》附录四,济南:齐鲁书社,1987,第246页。
③瞿果行:《瞿式耜年谱》附录一,济南:齐鲁书社,1987,第236页。
桂学学术史研究035语出《后汉书•范式传》,谓交情深厚、至死不负的朋友。
瞿式耜比金堡年长二十四岁,早在两人相识前,他对金堡就十分赏识,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初
曾疏召堡入朝。《明季南略》:“二月,上抵桂林,改桂林府署为行宫。式耜肃殿陛,勅守御,诞告楚、蜀各镇,粤西居山川上游,桂诚可都。疏请道里之可达桂林者,……金堡素有清直声,终制,勅召还。”①时金堡避地湖南辰溪为父守制,未能复出。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1648)八月,桂王移跸广东肇庆。是月,堡终制,自辰溪赴行在。九月抵桂林,拜谒了瞿式耜。《祭明故死节桂林伯督师大学士瞿公稼轩文》(以下略称《祭瞿公文》):“我初未识公,自戊子九月谒公桂林,遂相见如故。”②“相见如故”犹言一见如故,形容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瞿公在与堡的和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戊子十月既望,新兴焦侯邀游虞帝祠,金黄门首唱佳咏,依韵和之》三首:
森森古翠拥荒祠,映日丹枫望陆离。
列笋层峦环雉堞,千霄老干舞虬枝。
屐轻洞口云开后,尊倒峰头月上时。
胜地清游容易得,同人逸兴可禁持?
怪石悬崖结构安,虚亭槛外即江干。
平林晻霭孤烟矗,远岫苍茫落日寒。
酣醉尽堪充小隐,痴狂何必碍高冠。
虞山两揖虞山客(予与道隐俱常熟人),莫作天涯萍聚看。
祠宇萧疏回绝尘,孤峰随意几闲人。
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游釜鳞。
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予与道隐、子暇扁舟泛月而归)。
却怜岭峤曾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③
既望,农历十六日。虞帝祠又称虞帝庙,在桂林城北虞山南麓。新兴焦侯,新兴侯焦琏(?一1651),字瑞庭,陕西人,时与瞿式耜协守桂林。给事黄门侍郎
①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之十《永历抵桂林》,北京:中华书局,1984,第346页。
②释澹归:《遍行堂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439页。
③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等整理:《瞿式耜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217—218页
036桂学研究
简称“黄门”,金堡隆武时任礼科给事中,故称。由诗注可知,同游者还有朱治憪子暇,嘉兴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永历时官两广总督守肇庆。金堡原韵今已不复得见,但他在出家后所作《送郑野臣之桂林序》中记述了这段往事:“与故留 守瞿公稼轩、焦侯瑞庭、吴直指鉴在游虞帝祠。”①吴德操,字鉴在,安徽桐城人,永历时官御史。
诗歌一开始,瞿式耜便借状虞山之景,表达了与诸子同游的喜悦之情——“胜地清游容易得,同人逸兴可禁持”。“同人”本义为志同道合之人,泛指同游诸子,但就他与金堡的关系来说,“同人”又有多重含义。
第一,同乡之谊。“虞山两揖虞山客”注云「予与道隐俱常熟人。”金堡是杭州人,瞿式耜在永历朝中掌铨事,又曾疏召堡入朝,对其籍贯应该很清楚,故笔者以为此处当非笔误,而是一种广义上的乡谊。瞿留守桂林期间,最难忘的是故乡和亲人。“兀坐江干日似年,闲看谷鸟望林迁。风烟不隔还乡梦,翠鹤相将泛宅船。”②乡愁与国难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念家乡陷于腥羶,即归亦无生路,且目前江西一重限,浙江又一重限,如何行得?”③他的故居东皋草堂位于常熟虞山附近,与桂林虞山同名,游虞帝祠自然会撩动他剪不断的乡愁。金堡虽为杭人,但杭州、常熟两地相去不远,同属吴文化圈,这无疑会令他倍感亲切和安慰。在相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瞿、金二人还有着相似的性情,那就是“狂”。瞿诗云“痴狂何必碍高冠”,金堡常自言“臣赋性狂直”④。所谓“狂”,是一种强烈的独立人格意志与现实批判精神。《明史》「式耜矫矫立名,所建白多当帝意,然搏击权豪,大臣多畏其口。”%《所知录》「独金堡素负清直,遇事敢言。然性谿刻不近人情,笔锋甚锐,人颇惮之”。⑥如此性情,何其相似!
情系第二,天涯同人。“莫作天涯萍聚看”一句,不免令人联想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确实,在同游诸子中,瞿、金二人不仅生活环境相近,而且在政治经历和个人命运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从政治经历来看,两人同为进士出身,但仕途走
①释澹归:《遍行堂集》卷四,《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32页。
②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等整理:《瞿式耜集》卷二,《次石帆舟中七夕原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1,第210页。
③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等整理:《瞿式耜集》卷三,《丙戌九月二十日书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1,第253页。
④金堡:《岭海焚余》卷上《再上鲁藩启》,《台湾文献丛刊》第五辑,台北:大通书局,1987,第28
页。
⑤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等整理:《瞿式耜集》附录《明史瞿式耜列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第306页。
⑥钱澄之:《所知录》卷三,《永历纪年》中,合肥:黄山书社,2006,第95页。
桂学学术史研究037
得都不顺利。如崇祯时,瞿式耜因直言进谏而遭温体仁等人构陷入狱,狱解还乡;金堡在兵荒灾疫之年,因体恤百姓缓于催科而遭上司、同僚排挤,最终投劾归里。隆武时,瞿式耜因反对靖江王朱亨嘉自任“监国”而被执,险遭杀身之祸;金堡因弹劾权臣郑芝龙而招致郑氏忌恨,几度死里逃生,最终黯然辞朝。从个人命运来看,两人都是过去标准意义上的国家栋梁之材,本应大有一番作为,却生活在一个看不到希望、没有前途的王朝末世,可谓“生不逢时”O国变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抛妻弃子、追随明宗室勤王中兴这样一条人生道路,但此生能否中兴明室、重归故里,茫然而不可知,念及此怎能不生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呢?
第三,志同道合。虞帝是华夏先祖,众人游虞帝祠不仅是为了抒怀遣愁,也是为了强化“炎黄子孙”这一民族认同感,并表明抗清复国之志一“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游釜鳞”。瞿诗是和韵之作,由此推知金堡原韵中肯定也表达了同样的抱负。此外,从他存世不多的几首早期诗作来看,“了却君王天下事”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思想感情。《前从军行》:“四海之内皆战场,野鼠食肉如犬羊。丈夫中夜拔剑起,安得坐视乾坤荒。闺中少妇揽衣泣,身上吴钩心上血。出门转眼不可期,定为死别休生离。我行不念闺中人,闺中念我亡以为。”①两人不仅有着共同的志向与抱负,且有着一样的人生旨趣。《祭瞿公文》:“公移我
居茅坪,每语我:’君自是出世人,吾安得稍建微功,谢封疆之责,相对于水边林下乎?’”②其实,即便是为官,他们也秉持清绝脱俗的生活态度。“式耜恂恂不胜衣,泊然恬雅,临觞遣咏,不与世事相即。而风采骏发,每婴危难,神志益厉,未尝有疑惴之”③;“堡居省中,谢绝馈问,乃至不能豢胥吏,科抄皆手自录行。朝参唯一青纻衣,寒暑不易”④。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无论是金堡所言“相见如故”,或是瞿公诗注所云“予与道隐俱常熟人”,均有“他乡遇故知”之意,但又不止于此。个中还包含了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强烈的家国认同感和族认同感。当然,作为体认知,这种感情普遍存在于同游诸子中,但在金堡与瞿式耜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①吴天任:《澹归禅师年谱》附录三,香港: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1991,第2页。
②释澹归:《遍行堂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439页
③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二,《船山全书》十,长沙:岳麓书社,2011,第370页。
④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二一,《船山全书》十,长沙:岳麓书社,2011,第524页。
038潑桂学研究
永历二年十一月,金堡离开桂林赴肇庆行在,授礼科右给事中署兵科事,后改兵科。时人常以为金堡入仕永历是由瞿公所荐,《西南纪事》:“丁亥十一月,以瞿式耜荐,达肇庆行在。”①对此,金堡在《祭瞿公文》专门做了说明。“当是时,入朝者无不得公荐表以为重,我不乞公荐,公亦语我:‘吾不敢以荐重君。’”②观文意,不仅金堡“不乞公荐”,瞿公也不愿因一纸荐表而令两人的友情沾染世俗功利彩。金堡职居掖垣期间,很可能与瞿式耜没有机会再见,但仍保持文字往来。如次年六月,瞿式耜孙昌文不远万里,自家乡抵桂林省亲,金堡有诗咏之。《金公赠言》:“寿明居士以己丑省大父留守相公于桂林,人称至孝,一时缙绅先生皆为歌诗以道其美。余曩厕俗士,亦有五言一篇。”③瞿昌文(1629—?),字寿明。己丑,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由“余曩厕俗士”观之,此文当作于金堡出家后。
金堡与瞿式耜再次相见是在永历四年“梧州诏狱”案后。如果说,永历二年金堡与瞿式耜初识于桂林,一见如故而成为“知己之交”,那么,永历四年的桂林之聚,则在患难中结下了尤为可贵的“生死之谊”。
是年正月,清兵破梅关,桂王由肇庆奔梧州,以舟为行宫,称“水殿”。二月,吴贞毓、张孝起等人合疏攻袁彭年、刘湘客、丁时魁、金堡、蒙正发等结党营私,谋危社稷。除袁彭年因随李成栋反正有功免议外,其余四人皆褫职下锦衣狱拷治,史称“梧州诏狱”。金堡在狱中获刑尤酷,“诸刑皆备,而堡刑尤独酷,黦血冲胁脊,几死者数四”④。消息传来,瞿式耜恸哭失声,连上七疏申救,上不听。金堡闻讯后十分感动,诗云「已拼万死一心灰,骨肉摧残未觉哀。闻道相公频恸哭,欲搜遗稿慰泉台。千秋知己伤心事,万里孤臣薄命才。不觉沾襟都是血,幽魂原拟桂林来。”⑤未曾想,数月后他魂魄未至,人却来到了
桂林。
五月,在文武臣的申救下,诸子死罪得免,各领处分。金堡谪戍清浪卫,经桂林时为瞿式耜所留。《祭瞿公文》:“我赴戍清浪,公居我蕉庐,且语我「君勿自视为两家人’。”⑥蕉庐,瞿公别馆“小东皋”建构之一。小东皋,地处伏波山
①邵廷采:《西南纪事》卷七,《明代传记丛刊》一O八,台北:明文书局,1991,第375页。
②释澹归:《遍行堂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439页。
③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856页。
④王夫之:《永历实录》卷二一,《船山全书》十,长沙:岳麓书社,2011,第526-527页。
⑤吴天任:《澹归禅师年谱》附录三,《有传堡死杖下者,稼轩先生恸哭数日闻之悲感》,香港:香港
佛教志莲图书馆,1991,第2页。
⑥释澹归:《遍行堂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四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