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课外古诗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
古诗词诵读目录:
1、登岳阳楼/杜甫
2、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4、游园(【皂罗袍】)/汤显祖
1、登岳阳楼/杜甫【部编版必修下册】
赏析简答: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7、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8、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9、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
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5、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6、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7、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8、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9、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
赏析简答: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9、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答: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
2、词的上片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⑧“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4、请联系全词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答: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5、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句中的景。
答: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链,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6、“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①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③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
④注意描画景物的彩。
7、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千里长江水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着。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作者
登岳阳楼 杜甫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8、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答: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