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走进窑洞》教学设计
山中看雨/文
【教学内容】
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第 三课《黄土高坡》主题活动“走进窑洞”。
【教材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 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生活范围不断扩大 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注重学生 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 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科书所提供的大都是学生 亲身经历的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场景,并且采用了大量反映生活实际的照 片和生动的图片。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的内容构建是以生活问 题为
基础,通过资料呈现、问题引领、探究提示等方式,将我国不同同纬度、气 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相应的民风民俗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区域——东北平原、长 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环境对人们的生活、 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本单元包含四个主题活动: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雪域高原。主 题活动三“黄土高坡”,让学生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知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 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黄 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 策”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走进窑洞”是《黄土高坡》的第一个块主题活动,主要以生活中的“住”为 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黄土高原上独有的住房——窑洞,然后以此为研究的起点, 分别引导学生探究当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窑洞文化,窑洞在中国革命史上 发挥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民风民俗、生产活动以及这里孕育的民族文化等。通 过课前资料搜集整理与课堂交流、讨论、探究、展示等一系列方式引导学生了解 窑洞,走进窑洞,进而培养他们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
的情感。本课活动目标也 是课程标准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第四条:“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 化传统。”的具体呈现。
【教学目标】
黄土高原的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知识与能力:
1、说出并能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简述其地貌和环境特征。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 活的影响。
3、通过课前探究资料课中交流,了解并说出人居窑洞的特点、好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貌、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在窑洞居住的利弊,感受因居住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风俗带来的影响。
【教学时间】
40分钟(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融视频、资料、图片于一体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整理预习提案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既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有“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水乡,还有充满“神秘彩”令人向往的心 灵净地——雪域高原,当然还有“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同学们,看 了这些美丽的景,你的感受是什么?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坡去看一看吧! 在走进黄土高坡之前,先来看看这一课的学习内容结构图。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我国四个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区的图片引出学习主题, 同时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触动,由此感叹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与美 丽壮观。出示本课学习内容结构图,给学生以整节课的引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 内容。
二、小组探究
(一)活动一:看地图位置、说范围
1、小组研讨时间——联合队队碰。
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据课本64页的地图,共同完成联 合队队碰活动用纸。
2、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等他们说完了,可以提出你们的不同观点。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 岭,北抵长城。自西向东主要包括: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山 西省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