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年全国卷2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
1.A
2.D
【解析】
【分析】
1.
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
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
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
3.B
4.C
5.D
【解析】
【分析】
3.
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4.
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
5.
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选D。
【点睛】
“稻在田埂麦在沟”,种水稻,田埂一定要打好,不能漏水;种麦,田沟一定要理清,要排水好,麦子怕涝。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
6.C
7.A
8.C
【解析】
【分析】
6.
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7.
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8.
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黄土高原的范围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