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
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从这一视频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导学提纲
认真阅读教材P52-57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时间8-10分钟)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那三个基本特征?
3.什么是刑罚,如何给刑罚分类?
4.如何加强自我预防,远离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
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财物为目的他人的或者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人死亡或者杀害被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总结、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1.刑法含义及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相关链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3页最上面的相关链接了解犯罪行为的表现。
探究与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探讨下列问题:
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总结: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通过教材p54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
3.刑罚含义及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阅读教材P54“相关链接”)了解刑罚的具体内容。
二. 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井。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5页中间相关链接
探究与分享
(学生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与讨论:
1.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分析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2.说说陈某的经历给你的启示。
教师讲述:
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阅读教材56相关链接
案例体会
展示表格
行为表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填表并回答: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提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行为表现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
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与朱元思书教案
侵害他人生命健康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夜不归宿
可能受到他人侵害
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令父母担心
易导致犯罪
携带管制刀具
可能被他人伤害
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气
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要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学生阅读教材P56“阅读感悟”)
思考:读了父亲给儿子的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板书设计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含义及理解
2.犯罪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
A. 违反刑事法律    B. 具有主观恶意    C. 造成严重后果      D. 法官独立戡决
2. 为了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        (    )
A. 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                  B. 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C. 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D. 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3. 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                        (    )
A. 触犯了刑法                          B. 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
C. 应受刑罚处罚                        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4. 某法学院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第一天接收了五个案件,涉嫌犯罪的一组是  (    ) 
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失手将对方打成重伤
法院将拒不还债的老赖信息放在街头大屏幕上播出,老来认为侵犯其隐私权要起诉法院
在某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与景点管理员发生冲突
高三学生小王逃课上网,一日为筹上网费而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挪用百万余元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5. 郑某自小被父母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他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发展到与一伙哥们儿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郑某从小偷小摸到被判刑的过程表明      (    )
违法一定犯罪                  ②青少年应抵制不良诱惑,培养良好习惯
犯罪不一定违法                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
远离社会,减少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    ②自觉学法、知法,树立法律意识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据有关部门统计,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学习的约占90%,由于好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32%,由于沉迷网吧、浏览页而犯罪的约占32%。这其实我们                                                                (    )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有不良行为,必定会在未来走向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