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解析】
关注选文出处:《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关注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关注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 通过诵读, 扫清字词读音障碍, 并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第二, 通过诵读, 正确断句, 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 并体味文句意蕴。第三, 通过诵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第四,通过诵读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把握文章的内在韵律,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
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会认“耻、寝”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疏通第一则文言文的文意,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带入新课
预设1:顾炎武读书破万卷。
预设2: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预设3:车胤勤学不辍。
预设4:欧阳修借阅典籍。
预设5:宋濂深夜苦读。
预设6:张曜拜妻为师。
学生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师板书课题(25古人谈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对孔子和《论语》的认识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习认字。
(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 自由朗读课文,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
教师引导正音:同学们,这篇课文中几个字的读音大家要格外注意。
(1)耻:耳+止=耻。可组词“羞耻、耻辱”,意思是羞辱、侮辱。(出示课件5)
(2)寝:宀+丬+ =寝。可组词“就寝、寝宫”,意思是睡。(出示课件6)
(3)矣:挨-扌=矣。
(4)岂:可组词“岂敢、岂有此理”,意思是难道、哪里。(出示课件7)
(5)多音字。
①识: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ì,表示记住。还可组词为“博闻强识”。它的另一个读音是shí,可组词“认识、相识、老马识途”。(出示课件8)
②“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意思为喜好。
③“是知也”中的“知”是一个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所以在这里读zhì,这是通假字的读音规则。(出示课件9)
2.学习写字。
(出示课件10)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先同桌间交流,再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11)点拨:“诲、谓、诵”都是言字旁,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岂”,注意下半部分是“己”。
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读好停顿
教师过渡:本课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自《论语》,第二部分是朱熹谈读书。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部分《论语》六则。
教师板书(论语)
(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注意断句)。
学生自由练读。
(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我们重点来看这几个难读的句子,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教师播放音频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交流断句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帮助学生一步步读通、读准、读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4)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
3.介绍相关资料。(出示课件15)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4.交流讨论,理解意思。
(出示课件16)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1)默读第一则文言文,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先猜一猜,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教师逐句加以引导。
(出示课件17)教师提问:谁来说说第一句的大意?
预设: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
教师追问:这句话中有两个“知”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第一个“知”是“知道”的意思,第二个“知”是“智慧”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习中怎么做是一种智慧?
预设: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教师相机板书(求实)
教师总结:文言文中常有一字多意的现象,在这句话中两个“知”的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判断字的意思。
(出示课件18)教师提问:谁来说说第二句的大意?
预设: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低、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教师相机板书(谦虚)
教师评价:词语理解很到位,句子解释得也非常准确。注意“敏”指聪敏,“耻”理解为“以……为耻”。
(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第三句话中的“默”,可以组词“默读、默写、默默”,在这句话中解释为“默默”更为合适,那么谁来说一说“默而识之”的意思?
预设: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出示课件20)教师提问:谁来把这一整句话连起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预设: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教师相机板书(勤奋)
教师引导: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里的“厌”和“倦”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预设:“厌”是“满足”的意思,“倦”是“疲倦”的意思。
(出示课件21)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取知识的人。
教师引导:这一句中的“敏”和第二句中的“敏”意思相同吗?
预设:这两个“敏”字意思不相同。这句中的“敏”是“勤勉”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勤勉)
(出示课件22)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不知满足,主动进取)
教师点拨:所以“及”的意思是赶上。
(出示课件23)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教师点拨:这里的“尝”是“曾经”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教师引导:孔子在这里说他的心得体会,他说想没用,不如好好的读圣贤书,求学。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思”和“学”的关系。
教师相机板书(学习与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2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准确理解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也初步感知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论语》六则。
(设计意图:结合注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5.讨论交流,感悟道理。
(出示课件25)教师引导:通过阅读这则文言文,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收获呢?
预设: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
教师小结:《论语》六则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学习的方法,每一个同学都有很多收获。让我
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进一步探讨《论语》中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感悟其中道理。)
6.背诵指导。
(出示课件26、27)教师引导: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 。
敏而好学, 。
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 。
我非 ,好古,_____________。
学如_______,犹恐失之。
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学也。
预设:知之 不知 是知也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不厌 不倦
生而知之者 敏以求之者也
不及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29)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言论,懂得了读书应该具有的态度,还了解了读书方法。
2.(出示课30—32)课堂演练。
3.(出示课件33)布置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说一说课文大意。
(2)工整书写本课生字。
五、板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