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独特视角2欣赏作者精妙语言3理解作者所思所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来品味作者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一 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们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来分享一下来自你旅途中的感悟。生谈感悟。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被称为“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去看一看。
二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独特视角2欣赏作者精妙语言3理解作者所思所感三 整体感知,了解壶口瀑布
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三个任务。
1。作者到过壶口瀑布几次?分别是什么季节? 2。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3 。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四 品读课文,明确观察角度,品味语言妙处
(1)所至
游记散文一般而言包括三个要素:所至、 所见 、所感,所至是游记的线索,通常是指游踪,即游览的踪迹。
作者在枯水期第二次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速读三、四、五段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视角 作者站在河心俯仰四顾,多角度描绘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多姿多彩。叫做定点换景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观察角度?对,移步换景。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学生齐背。这种边移步,边观景,人走景移,移动变换中领略不同的景致,叫移步换景法。
(2)所见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作者怎么写的?跟随作者视角的变换,出三四段中写水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读一读,想一想:我从第三段(第四段)中读到了壶口瀑布 特点。作者是这样写的“ ” (有感情朗读原文) 这句话妙就妙在运用 (动词、比喻拟人、反复、动静结合、短促有力的句式、排比、物我交融,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五 深层探究,拓展延伸
所感
1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石呢?
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作者所感慨的水的各种形态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那被河水侵蚀的石头,展现着河水的真正力量。板书 力
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
2文中写------,这是一种-------------的力量, 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或国家民族
的一段历史)。3(梁衡的文章)“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六 总结升华
1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个性,一种百折不挠、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2未过壶口不成河 未经磨难不成材
3齐读第六段,回味壶口瀑布七开阔视野,推荐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 (八下五 山水寄情 ): 梁衡《桥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季羡林《我爱北京的小胡同》迟子建《雪山的长夜》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形状)
壶口瀑布
梁衡
河面之水 瀑布之水 两侧之水
力
百折不挠
无坚不摧
勇往直前与朱元思书教案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
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所以我觉得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沉下心来细品文字,对情感的理解方面难免会肤浅。因此我认为学习本课的一大难点是:感悟作者所思所感,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和民族精神,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