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第【1】篇〗
课文简析
《古人谈读书》是由一组古人谈读书的小古文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选自《论语》的3句名言,出自朱熹《训学斋规》的“读书有三到”以及选自曾国藩家书里《与诸弟书》中训诫弟弟们读书的片段。三部分既可独立成篇,也有内在逻辑联系,所述读书方法角度虽不尽相同,却也是三者缺一不可。
这样一组小古文,除了学习小古文读、背、理解等共性教学内容与朱元思书教案外,还有两点是需要关注的。首先,这组小古文是统编教材12篇小古文中唯一篇说理的小古文,纵观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我们可以确定把握表达重点应是这篇小古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其次,这组小古文是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第五篇,在之前学习小古文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归纳学习小古文的一般方法,积累小古文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4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
3.通过借助注释、回忆旧知等方法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5.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 第一课时 ·
一、游戏导入
1.师:上课前做个游戏——对名言,我说上句,同学们接下句,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名言,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都是古文;②内容都是关于读书的)
3.师: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对于读书其实并不陌生,然而怎么读书,读书有什么法?古人先贤们怎么看待读书,又有什么经验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习几则小古文,题目叫——《古人谈读书》。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你来我往读出味儿
1.浏览通篇,整体把握脉络特点。
(1)师: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篇,说说这篇小古文和我们以往学的小古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①分成3个部分;②节选自不同的文章;③作者不同;④不是完整的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
(2)师:为什么分成3部分?
(预设:因为题目是《古人谈读书》,文中分别是3位古人谈论读书,所以分成3个部分。)
(3)哪3位古人?
(预设:孔子、朱熹、曾国藩。教师相机板书)
2.学习片段一
(1)自由大声地朗读片段一,注意读准读音,读好停顿。
(2)指读片段,相机正音。
强调:
①“是知也”中“知”通“智”读zhì,第四声;
②“诲人不倦”中“诲”读huì,第四声;
③“默而知之”中“知”读zhì,第四声。
(3)师:读是读对了,但是没有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听老师读,大家感觉一下。
(4)教师范读,指导读好停顿,相机教学“而”前停顿的朗读方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同学们未必要和老师读得一模一样,但是要读得有点感觉。
(学生练习,试读)
(5)我问你答:吾乃满腹疑问,终须请教,故不耻下问,请大家当一回孔子,我当弟子,请老师不吝赐教。
弟子曰:为何要不耻下问?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知”为何意?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是知道的意思。
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后这个“知”为何意?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后这个“知”是智慧的意思。
弟子曰:何人为知者?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者为知者。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知者。
师曰:善哉,善哉!众弟子敏而好学,是知也。
(6)拓展:介绍《论语》
课件出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