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刿论战》的思想内涵
甘肃省古浪县十八里堡初级中学 郭天成 曹论战胡天虎
《曹刿论战》是一篇经典的史传作品,在记录战争的历史典籍中颇具代表性,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记叙了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唯物主义军事思想,值得后人学习研究,教材更是如此,在课后还摘录了同志所作的分析,这些都给人一个印象:课文是讲作战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内容。难道真是如此吗?下面笔者就本文的思想内涵谈几点认识,以供参考。
一、从军事角度说,长勺之战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着重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正确掌握这些原则即可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唯物主义军事思想,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过程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也正是《左传》记叙战争的一大特。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是和政治、外交、民心向背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
二、《左传》作者左丘明生活于动荡的春秋晚期。当时,周朝已名存实亡,诸候争霸局面已经形成。各诸候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纷争不断,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事件不胜枚举。作者在文中表明了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态度——反对侵略战争,赞扬鲁国人民为保家卫国所进行的正义斗争。正义战争必胜的思想蕴藏于叙述之中。
三、春秋时期,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极力美化奴隶主贵族,蔑视劳动人民。可是文中却说:“肉食者鄙”。通过鲁庄公与曹刿的对比,塑造了两个性格迥异的鲜明艺术形象:庄公迷信,轻率冒进,缺乏智慧;曹刿沉着勇敢,富有政治远见和军事韬略。作者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由此对统治阶级的揭露与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与赞美,与《左传》中“夫民,神之主也”一致,是十分重要的民本思想。后来,《孟子》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有巨大进步意义的。
四、基于进步的民本思想,作者对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可贵精神品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美。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
统帅。作者对他的赞扬,含蓄于精心的描写之中。如果说,作者有意无意使鲁庄公出丑,证明了“肉食者鄙”的断言,那么也正是借此才使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更理想的表现。但也正是曹刿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突破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束缚,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发表于《少年文摘报》第46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