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知识要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出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而又详备之编年 史,共60卷,18万字,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 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间的许多史料(即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实词积累
1)师:军队。(2)伐:攻打。(3)请:请求。(4)见:拜见。(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6)谋:谋划(7)间:参与。(8)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9)安:有的意思。(10)弗:不。(11)专:个人专有。(12)对:回答。(13)惠:恩惠。(14)彳扁:同,遍及,普遍。(15)从:听从。(16)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17)帛:丝织品。(18)加:虚报。这里是说以少报多。(19)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20)信:信用。(21)孚:为人所信服。(22)福:赐福,保佑。(23)狱:案件。(24)虽:即使。(25)察:明察。(26)情:实情判断。(27)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28)属:类。(29)从:跟从。(30)鼓:动词,击鼓。(31)败绩:大败。(32)驰:驱车(追1
赶)。(33)辙:车轮轧出的痕迹。(34)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35)逐:追赶、追击。(36)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37)故:原因,缘故(38)作:振作。(39)衰:减弱。(40)竭:消失。(41)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42)测:推测,估计。(43)伏:埋伏。(44)靡:倒下。
三、下边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作出牺牲: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狱:案件。                        越狱逃跑:监禁犯罪的地方。 ..(3)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                以情动人:感情。 ..(4)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于人民:忠诚。 ..四、相关对联
1庄公鄙陋急躁迎战  曹刿远谋从容反击        2 一鼓作气  大功告成
3曹刿论战三棒鼓    项羽无颜再过江          4 曹刿论战三棒鼓    孔明巧计七擒孟 
五、相关成语
  一鼓作气       
六、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取信于民】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答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译给1分】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答:                                                                      【只 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2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2)既克,公问其故。】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1)彼竭我盈,(故克之);(2)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语言描写  2议论】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七、用原文默写
  1、最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的词:【请见。】曹论战
  2、表现民不愿与官交往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表现庄公政治上鄙的语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5、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写出曹刿跟鲁庄公对话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7、战争的结局(表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8、本文承上启下的过度句:【既克,公问其故。】
9、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是:【夫战,勇气也。】
10、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鲁国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
12、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3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4、第三段出现的成语:【一鼓作气。】
15、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6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三而竭。照应上文的哪一句?【齐人三鼓。】
18、鲁国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八、问答题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鲁国战前的准备。】
2、第一段可分为两层,请划分出来,并写出层意。  划到乃入见。一层:曹刿跟乡人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二层: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