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一. 文学常识:
  1.    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依照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
  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
  三、重点词语说明:
  1、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忠之属也。能够一战 (能够: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那个地点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专门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忧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可不能赐福(保佑)你的。
  3、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那个条件)打一仗。(假如)作战,就请承诺(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依照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觉他们的车印纷乱,军旗也倒下了,因此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可不能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差不多消逝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因此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差不多消逝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论战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差不多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奠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情况),可凭借(那个条件)打一仗,(假如)作战,就请承诺我跟着去。
  五、明白得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预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止,坚持进见鲁庄公的缘故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显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缘故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能够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要紧缘故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缘故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缘故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六、朗读节奏:
  1、可/以一战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课文内容明白得: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期望寄予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出其中一例,分析如此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表达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要紧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要紧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斗争取胜的缘故。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镇定、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看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要紧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差不多条
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赶忙“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明显高于“肉食者”
  (3)有专门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截了当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会。
  八、开放性试题:
  1、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发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
说理由)(4分)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发: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发要紧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赶忙“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明显高于“肉食者”。
  (3)有专门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截了当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会。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3、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无能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期望寄予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能够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发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要紧启发有:
  (1)获胜的全然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众的意见……
  (结合文章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6、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发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