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科举考试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这是一首科举诗。
 
  自隋唐以来,科举应试成了莘莘学子生活的中心。唐朝科举设立的科目很多,以明经与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科主要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上的文字用纸贴掉几个,叫应考的人添上。这主要靠死记硬背,考不出什么水平。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尚能使应考的人能显示自己的才学。明经科录取名额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的上千人,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
 
  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正统的道貌岸然的儒士们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一般读书人看来,这似乎太高尚、太严肃也太遥远了,他们现实的追求就是改变自己“寒士”的生存状态,进而一步步走上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道路。为此,读书人孜孜不倦,无怨无悔,辛苦奔忙。从“槐花黄,举子忙”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登科所录“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到题名慈恩寺塔等,无不形象地展现了被科举名利桎梏的众生相。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从中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能体会参加进士考试人的心情。
 
  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
名气、品行。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自荐的诗:
 
  闺意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意思是:昨晚洞房里花烛彻夜通明,今天拂晓时要到堂上拜见公婆。打扮好了,轻轻地问丈夫一声:我画的眉毛颜浓淡可合乎时兴?
 
  如果我们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那就大错特错了。原来,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目,叫做“近试上张水部”。意思是:没几天要考试了,写下这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何许人也?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又乐于提拨后进,与韩愈齐名;又是朝廷的大官员。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以便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从而顺利地被录取。
 
  这样再来读此诗,就明白真正的诗意了。在诗中,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舅姑(公婆)比主考官,含蓄地表达自己作为一名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人生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后来,张籍向朱庆馀要来他的新旧诗文,经常向人推荐赞扬。当时张籍诗名很大,别人自然十分重视,纷纷传抄诵吟。于是朱庆馀的诗名广泛传播,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考取了进士。
 
  放榜之时,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唐进士试放榜多在二月,一般在清晨,榜张贴在贡院东墙。榜文以黄纸淡墨书写,喜庆吉祥,故称“金榜”,这就是“金榜题名”的来历。参加进士试的
举子,多则两千,少也不减千,得第者不过百人中一二人而已。最后的幸运者是谁?不但为应试者所关心,即长安百姓乃至百官们都很关心。所以进士放榜,是牵动长安的一件大事。
 
  放榜日
 
  徐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意思是: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准备上朝的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鸑鷟为凤凰别名;三台指位至三公的大官;玉连钱为骏马名),老远赶来看榜。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看榜的场面都这般热闹,那么,新考中的进士们自己呢?他们得意欢乐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前面我们读到的孟郊《登科后》,就是反映他登科后的喜悦之情。他出身寒门,一生穷愁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怎么能够不“春风得意”呢?我们再读一首: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入关来。
 
  这是杜牧在洛阳中进士后写的,意思是: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考进士录取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落第的人们心情怎样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诗篇: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家园是那样美好可我还留在长安,在这圣明的时不上进士真感到羞耻。回去恐怕故乡的花木鸟儿都会嘲笑我,还是在长安再暂住一年吧。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
 
  长安落第
 
  钱起
 
唐诗赏析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及第者欣喜,落第者焦虑,几家欢喜几家愁。
 
  与及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落第归来,家人乡亲嘲讽,自己失望煎熬,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心中永远的痛诉诸笔端,据统计,唐代就有200余首落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