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案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
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
表现什么?(农家的热忱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或许还有他的游伴,以
及仆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巡游无关,须读到最终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
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富。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
感觉,迷茫中突然发觉了美妙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
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受,
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连续问:这个
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爱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由于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假如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假如有时机”。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像吗?(相像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款待自己的仆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妙韵意境。不相像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访问说得很确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确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照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仆人的盛情招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憧憬之情,这是简单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由于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气的确形成了鲜亮的对比。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
的感受,在很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根底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游山西村》教案篇2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存理解诗中的词句,并依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学问面。钱塘湖春行教案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预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留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状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自然的本文指酒不清亮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晰详细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
询问教师
同学争论
三,再读诗,感语沟通
认真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爱的方式沟通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体会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实行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应
检查背诵状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状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状况
六,作业布置
连续读诗,用喜爱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读
搜集有关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