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钱塘湖春行原文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4.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是本词的, 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梦回的情景?
7.诗歌鉴赏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注:缗:mín,网鱼的绳子。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渔翁因为________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是近景。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请你参与小雨和小王的学习过程,帮他们完成对话。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小雨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律诗 不是很严谨的律诗,从句数、字数、对偶、押韵可看出。
小王说:我来印证你的话:
2)小王问: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很多,说说描写笛声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作用吧。
小雨说:好吧!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螺川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棹(zhào):船桨。孤亭:这里指螺江。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野望
王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翁卷
一天秋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来山上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丙)赠别
赵嘏(jiǎ
水边秋草暮萋萋,
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
一声歌尽各东西。
甲诗是课内学过的,请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阅读乙、丙首古诗,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翁卷和赵嘏各自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河梁:桥,替代送别地。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暖树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结庐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里,飞鸟一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诗的总结。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16.诗歌鉴赏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注:缗:mín,网鱼的绳子。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渔翁因为________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17.古诗阅读
寒夜
杜未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口口便不同。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诗中口口(空格)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菊花 C梅花
18.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尤其是“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对字作简要赏析。
19.古诗阅读
喜雨
[]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释】牸():母牛。漉:滤。
两首诗都写,所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好。一个字,既生动的写出了春水对杏花的依恋,也从侧面表现了杏花的可爱。
2)诗人以纯洁的杏花自比,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2. 1)曲径通幽;悦
2万籁俱寂钟磬音,作者以动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分析】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
联中还有一个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