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被迫置身于人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例文:
以宁静心,赴喧嚣流
社会的喧嚣似乎自古便被无数文人诟病不已,古有竹林七贤长啸山林,今有周国平向往安静的日子。但社会的体性注定了它会像莫言说的那般喧嚣发展,那么如何使宁静与喧嚣的社会达成统一呢?我认为,应以宁静心,赴喧嚣流。
我相信,世上绝大多数人在灯红酒绿、信息爆炸的喧嚣时代都曾对浮躁的生活产生过厌倦,都曾向往过一种放空思想、不问世事的宁静生活。“乡下的街道充满生活的琐碎和甜蜜。”诚哉斯言,宁静所带给人的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一刻喘息的机会,让人能感受到平日里未被
发现的生活之美,让人有机会同自己对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若真如苏轼所言,莫听世间喧闹的穿林打叶声,坚定自己的脚步,取得内心升华,不失为生存于喧嚣之世的不二法门。
然而,在宁静的生活中人们固然能够轻易地升华内心,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新认知,可又该怎样去践行自己的价值呢?这便不可避免的要重返喧嚣之世里来。人居于社会中,必定担负着某些与生俱来的责任,若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完全分割,即使自己无愧于心,但却失去了自己生而为人的社会价值,活得百年,也只是空来一遭。庄子濮水垂钓,面对楚王提供的入世机会,轻蔑地用一句“宁曳尾于涂”打发走了楚王的使者。凭今之见,我们从中可见的更多的是庄子对于平静生活的热爱,可若我们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看,这却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庄子与社会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使他超然世外,另一方面也使世人只有在无可救药时才选择他。将平静与喧嚣社会分离,即使取得了内心超脱,代价却是抛弃了整个社会,终究不能为我们当代人所效仿。
因此,以我之见,应常存宁静之心,勇赴喧嚣的社会之河流。大隐隐于市,大静静于喧。白落梅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只要心存静心,即
使车马万般喧嚣,人又怎能觉察得到呢?在喧嚣中求平静,用平静应对喧嚣,使人可以随时驻足片刻,看清前行方向,继续在喧嚣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叹世间不乏浮躁之风,亦不乏平静之心,但缺的是能以平静之心坦然面对生活的人。日本青少年大规模蛰居,网络佛系言论使人只见自己,不见社会。以上种种很难使人相信他们所追求的是真正的平静,消极避世的平静,对社会百害而无一益。
以平静心,赴喧嚣流,在喧嚣中保有平静,在快节奏生活中不骄不躁,继而更好地在喧嚣中生活,实现自身价值,此应为当代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平静的生活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被迫”“自守”,强调人有时被迫置身于体环境中,被体裹挟,“被迫”一词含有不得不的意思,与融入体的主动有本质上的区别。“自守”则是指出人在体
中应保持思想和人格上的独立,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材料的侧重点是放在“自守孤独”之上的。此处“孤独”非贬义,而被迫置身的“体”也要进行辨证地分析,“体”不是只会给个体以庇护,也会让个体丧失精神上的独立性,甚至使个体身不由己。可见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当我们不得不身处喧嚣和热闹中时,常常是我们最应该保持冷静、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不要被热闹和喧嚣裹挟,要在内心为自己留一方净土。
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论述的侧重点,不要对“喧嚣”与“自守孤独”平均使用笔墨,而应将重点放在“自守孤独”上,这样才是切合题意的。
立意:
1.身在闹市,心若止水。
2.耐住寂寞也是一种能力。
3.浸润喧嚣,依然年少。
4.不被繁华裹挟,保留心中净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