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灯烛意象
摘要:在封建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既可洋溢起快乐壮丽的气氛:又可温暖着诗人的心灵,还可构成的优美意境,给予人安全而温馨之感;有时也可以觊觎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生活。灯是光明,是希望,是智慧,更是窥视封建知识分子内心独白和昭示封建社会秩序的一盏明灯。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则暗示着、象征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态。
关键词:灯烛 意象 审美意蕴 精神家园 诗情
已逝的文学巨匠巴金在散文《灯》中提到各种灯:“扫淡了黑暗的颜”的半夜的“几点灯光”;在风雪之夜,给行人指路的“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上为远航的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的孤灯”;古希腊女教士照着情人夜泅海峡的“火炬”;给绝望的友人以生还的勇气和力量的“一盏油灯”……这些灯光都是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赋予这些深刻内涵的当然不是巴金老人,溯源求本应从古典诗词中去寻它的光亮。
古时之“灯”,都是用“盏”盛油,投“炷”点火的“油灯”。据说,熄烛时,不可卒然减去。应先启
白大众:“诸大德!请敷褥,灯将熄矣。”也就是说,熄灭灯时,不可用嘴吹、不可用扇挥、不可用襟扑,应该从烧焦的灯炷折熄下去,多么诗意呀!可见,在士人心中,时刻燃烧着一盏神圣而庄重的明灯。同样,在士人的笔下,灯烛也一定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更是照亮诗人独特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
彻夜不眠当漫漫长夜降临,一点灯光烛焰温暖着诗人的心灵。可以说,光明是灯烛最为基本,也是首先为诗人所注意的艺术品格。“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一船灯照浪,两岸树凝霜”(卢纶《送乐平苗明府》),不论是幽室中终夜燃烧、光芒灿烂的华烛,还是映照雪浪、明见秋树的船灯,都能穿透黑沉沉的夜,带给诗人无限的喜悦。
灯烛是热烈的,灯烛映照之处,洋溢着快乐壮丽的气氛。“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张萧远《观灯》),一片灯火辉映天地,构成壮观的景,唤起生命的激情。“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韩翊《赠李翼》)、“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李商隐《无题》),夜烧红烛,欢饮达旦,比白日的宴饮更加快乐。在中国佛教里也奉施“明灯”,隐涵着一层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义。在中国人的心里,黑暗让人恐惧,往往和死亡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有了“续灯,无尽灯、长明灯”。灯火的光辉则是白昼的延续,是对
黑暗的否定,应燃智慧灯。《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种“秉烛以游”生活方式,就普遍反映着人性深处对死亡的抗拒、对生命的渴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