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宇精准脉诊通俗讲义【读】
医者有佛心,然后有精进,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登峰造极。笔者数年自研中医,因为在基层中患者颇 重视医者的诊断水平,往往以脉考医,故尔在研读《伤寒杂病论》和《内经》外于脉诊用思最多。以自己来看,对于经典的研读还是个门外汉,对脉法的研究才刚刚 入门,期间时而欣喜若狂,时而踌躇满志,自娱曰:习医难于习商从政数十倍。虽然习医很难,但是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研读经典和临床坐诊所收获的欣 喜,还算可以苦中求乐。
《内经》中讲:“持脉之道,虚静为保”,持脉首重的就是要有一颗善心和清净心。否则心里眼里 满是铜钱眼子,满是怨憎功利,又怎么能体会得到大象呢?佛家言:定可生慧,而定来自于戒。戒并非形式上的戒律,而是心戒,只有心无旁骛,清净无为,才能定 中生慧,照见大象。所以所谓慧眼,是指的智慧的眼睛,而脉就是用慧眼来看的,这才是看脉。
我们看古人讲“看脉”,后来讲“把脉”,再后来就变成“摸脉”了。脉本来是看不到的,为什么 古人要讲看脉呢?实际上古人所讲的是让大家用心眼来看脉中的象。后来讲把脉,把是用手去探知。而摸脉就是摸一摸,装模作样,潦草的轻描淡写一番。看似一个 字的改变,实际上体现了医者对自己的医术以及医德的草率。
穷诊法、研《内经》、理《伤寒》、究《本草》,这是我为自己定下的学习原则。但是苦于自身的 学习环境,一直在寻明师益友。在跟随王师以前,虽然在脉诊方面已经有些体悟,但是多是零散的,并不系统。跟随王师最大的收获并非仅仅脉诊,而是王师对患 者的那份细致以及对诊脉的那种严格要求,只有一丝不苟,一心为了解除患者的疾苦,我们才能真正的登堂入室。
脉贵有神,医贵有德,习医贵精诚。今将王师脉法结合我个人心得,用通俗的语言再次进行讲解,惟愿读者能掌握并运用于临证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花费,减少患者的痛苦。
陈嘉彬序于沧州东光县小村草舍
二零零八年冬
说明
一、在《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中我们采用了王师对脉度的命名,但是根据读者意见,点点弦、 点弦等等命名方式不容易记忆和学习,因此在这本讲义里面,我们将脉度的命名更改为1度、2度或者轻、中、重,大家可以对照比较。本书部分脉象命名采用了传 统脉象
命名,但是不同于传统脉象,读者还要进行区别看待。
《带教录》“弦脉”脉度和本书脉度对应表:
带教录 点点弦 点弦 点稍弦 稍许弦 稍弦 稍略弦 略稍弦 略弦 略微弦 微略弦 微弦 弦
彻夜不眠本书 弦1 弦2 弦3 弦4 弦5 弦6 弦7 弦8 弦9 弦10 弦11 弦12
《带教录》“涩脉”脉度和本书脉度对应表:
带教录 似点点涩 点点涩 点涩 点稍涩 稍许涩 稍涩 略涩 微涩 涩
本书 涩1 涩2 涩3 涩4 涩5 涩6 涩7 涩8 涩9
二、本通俗讲义力求清晰明了,让大家通过本书即可掌握王氏脉诊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各人的基本功水平不同,或许不能轻易入门,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发送邮件到我的:***************
三、中医脉诊并非仅仅用来诊病,还包括症状、证型、主次病证等等。本书主要讲述部分王师诊断疾病的方法,因为题材等因素,对于证型等问题,我们会在以后再予以探讨。
四、中医学博大精深,我们虽然努力深入的研究,但是并不能窥探其全部,有些观点和认识纯属个人经验之谈,读者临证中如有什么新的体会,希望我们共同交流。
五、是书开篇通过简单的方法,使得学者很容易进入王氏脉诊的大门。然后以基本功为入门第一 课。说是基本功,其实是脉诊中最重要和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历来学习脉诊者只重视体会脉象而忽视了基本的手法和注意事项,使得结果大相径庭,这里我们着重 提出这些问题,例举了部分错误情况,学者还需仔细体会,不可因为是基本功就草草带过。
六、通过《带教录》读者的反馈意见分析,大部分读者认为还是不能完全掌握王氏脉诊方法,因此 本书通过精讲王氏脉诊的主要内容,结合病例分析脉象,力求浅显易懂。读者可先看此书,再看《带教录》,便基本可以掌握王氏脉诊诊病方法了。本书也针对疾病 情况对王氏脉象脉度做了相应精简,故初学者在某些方面不必分太多层次,应逐步深入。
七、王师并非只强调脉诊之人,而且他总是在强调五诊,既脉---望----闻----讲 -----问五诊合参,读者也不可盲目的认为中医诊疗可以只凭脉诊,医者要有一颗父母之心,要一切为了治愈疾病,不可沽名钓誉,故作神秘,蒙骗钱财,须知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
八、王氏脉诊并非高深的脉诊方法,因此涉及象、数、阴阳等等概念暂不谈及,读者从基础入手,慢慢的自然可以渐入佳境。
九、中华大地人才辈出,有很多隐士皆超过我们的脉诊水平,若能以济度怀仁出发,大家都不能吝啬,也不能怀玉自珍,愿大家都能奉献出来共同将中华神奇的医学发扬光大。
第一讲  和我一起入其门
王氏脉诊方法的发现者、王氏脉诊流派的创立人我的恩师王光宇先生,其性格开朗直爽,心直口 快,为师如严父,为医似良友。他对脉学的研究近40年,发现了历代脉学著作中从未明言的脉诊方法。在恩师毕业后不久便遭遇文化大革命,仅有的一些脉学书上 对脉的描述太简单,又没有老师指引,他根本不能清晰的感知脉象,就和目前广大青年学生一样,他感觉很茫然。然而,好像他对脉诊的执著追求感动了上苍,他揣 摩,他敢于伸出手来切脉,不断的摸,不断与临床上病人的不适感觉对照,终于逐步摸到了一些规律。
如何才能只通过摸脉就能知道人体的健康状况呢?如何才能精确的判断人体疾病的情况呢?即使知道了人的健康情况,又如何判断病情的轻重不同呢?如果知道用药后患者病情的改变呢?这些问题在掌握了王氏脉诊方法以后,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左右手的三部分别代表的脏腑。其实,这在通行的大学教科书中,都有所介绍:
大学教科书“三部九侯”
部位
左手
右手
寸(身躯上部)
关(身躯中部)
肝(胆)
脾(胃)
尺(身躯下部)
在王光宇老师的脉法中,两寸除了代表心肺之外,还代表了头。左寸可以侯知人的睡眠情况,这和 心主神明是分不开的,而右寸还可以侯知人是否头晕以及头晕的轻重。左手关脉侯知肝胆胰的情况,右手关脉侯知胃的情况,而尺部则可以侯知肾、输尿管、膀胱、 肠道、子宫、卵巢、输卵管、输精管、肛门、左睾丸、前列腺,甚至可以侯知性功能等情况,在我们当前研究的成果中,已经突破三部,在第四部和第五部发现了一 些情况,例如膝关节的病变就可以在尺部下面的第四部到,这个我们留待以后在谈。那么根据王光宇老师的脉法,三部分别可以侯知的脏腑用下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