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解析 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 A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 禀:承受。
B.如董狐以书法不隐隐:隐瞒。
C.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
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解析 A项,“禀”应为“遵循,秉持”。
答案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B.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C.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
解析 D项,“烈士”古义为“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B.正直者,人之所贵
C.案金行在历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①因为,连词,②然而,连词;B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C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答案 D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 瑕:缺点。
B.恶名被于千载被:遭受。
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依仗。
D.窃撰辽东之本窃:私下里。
解析 B项,“被”的意思是“覆盖”的意思。“泽被后世”的“被”即为此义。
答案 B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 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B项,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因。C项,①代词,他们的;②代词,其中。D项,都是介词,表对象
答案 D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项是( )(3分)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②不违忤以受害也 ③秽迹彰于一朝柳宗元三戒,恶名被于千载 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 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滛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 D
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的。
解析 理解分析错误。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
答案 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第(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第(3)句是一个长句,“足以”统辖到句末。
答案 (1)那些正直的人,是人们所尊重的,因为那是君子的品德。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
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