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唐的文风变容
一,古文运动
1,文风变革的时代背景
1),文坛复古思潮
(西魏)苏绰、(隋)李谔、(初唐)陈子昂
2),政治革新背景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心体季震,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
韩愈《龊龊》: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
孟郊《百忧》: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难,暮思除国仇。
陆质、王叔文、吕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裴ji4、李绛、裴度(贞元、元和革新势力)
3),儒学复兴思潮
唐初《五经正义》
重大义而轻章句、通经而致用
《春秋》学派:啖助、赵匡、陆质
韩愈《与孟尚书书》: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
《原道》
面向:藩镇割据、佛老蕃滋
《旧唐书·韩愈传》: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得位而以《诗》《礼》《春秋》之道施于事,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能如是,然后可以为儒。儒可以说读为哉?
面向:经世致用、不拘空名、救乱图强
4),骈文的盛极反动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重视对偶、声律、用典、辞采;极盛的弊端:四六句型对内容的限制、晦涩用典对理解的制约、华词丽藻造成内容浮泛
a,初唐以来骈文的内在革新:
柳宗元三戒初唐四杰:生气流走与笔力刚健(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杨炯《王勃集序》、卢照邻《释疾文》)
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运散入骈)。
李白:运诗情入骈体,破板滞为流动,变用典为白描。《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陆质:去除骈辞丽藻,不用典征事,代以散体文气。《论裴延龄奸蠹书》、《奉天改元大赦制》。评价:《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五:真意笃挚,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之迹。曾国藩《鸣原堂论文》:义理之精,足以比隆濂洛;气势之盛,亦堪方驾韩苏。
b,文坛对骈文的外在批判
陈子昂
姚崇《十事要说》、张说《并州论边事表》
天宝之后文章的由骈而散的趋势:李华《著作郎厅壁记》、元结《述命》……
2,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
1),中唐以来的文风革新主张及其缺陷
a,主张:
萧颖士、李华“宗经复古”、由文返质
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业;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而不返,六经之道遁矣。
独孤及“先道德而后文学”
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以辞。盖道能兼气,气能兼辞,辞不当则文斯败矣。
柳冕:a),以文明道。《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文章之道,不根教化,别是一枝耳。b),否定与教化无关之文。《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雅正;魏晋以还,则感声而亡风教;宋齐以下,则感物而亡兴致。教化兴亡,则君子之风尽,故淫丽形似之文,皆亡国哀思之音也。自夫子至梁陈,三变以至衰弱。嗟乎!《关雎》兴而周道盛,王泽竭而诗不作,作则王道兴矣。
b,缺陷:空言明道,缺乏实践,创作促进力差。
2),韩愈、柳宗元的理论主张
a,文以明道
b,充分意识“文”之作用
韩愈《答陈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言二部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耶。
c,为文须创新,“自树立,不因循”
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d,作文重道德情感之力,发展孟子养气说及梁肃文气说
韩愈《答尉迟生书》: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韩愈《答李诩书》: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柳宗元《娄二十四秀才花下对酒唱和诗序》:君子遭世之理,则呻呼踊跃以求知于世,而遁隐之志息焉。于是感激愤悱,思奋其志略以效于当世,故形于文字,伸于歌咏,是有其具而未得行其道者之为之也。
3),韩柳古文主张的缺陷与渊源
a,文章的道学气
b,“文笔之分”后杂文学的回归
3,韩柳古文的成就
1),韩柳文章的创新
a,勇于创新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a),否定文笔之分,将散文归入杂文学
b),重视辞采、语言、技巧,突破文体界限与陈规,应用性强
雕琢文词不亚于骈文作家,创造大量沉郁:绳营狗苟、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崭然见头角、入主出奴、弱肉强食、痛定思痛、大放厥词
善于多变化、多构思组织文章,通过铺排、比喻、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
b,注浓情于行文之中,强化文章抒情特征与艺术魅力。
韩潮柳岭:澎湃流转与简古峭拔
2),文体分类与韩柳文的成就
a,论说文
a),宣扬道统与儒家思想
韩愈《原道》《原性》《原人》;柳宗元《贞符》、《封建论》、《时令论》、《天说》
柳宗元论说文的特:正话反说的答问体(《答问》、《起废答》)、借物讽人(《《骂尸虫文》、《宥蝮蛇文》)
b),着重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
韩愈《师说》、《讳辩》、《论佛骨表》、《杂说四》、《送李愿归盘谷序》
b,碑传文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状物叙事与小说笔法。《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
c,语言文
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罴说》、《蝜蝂传》
d,游记
柳宗元《永州八记》
4,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1),古文的衰落
a,中唐古文阵
白居易、刘禹锡、元稹、裴度、张籍、吕温。
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孙樵。
杜牧、刘蜕
b,小品文的兴起
篇幅短小精悍;刺时之作;情感浓烈。
皮日休《读司马法》: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者以民命。
陆龟蒙《野庙碑》、《记稻鼠》
罗隐
2),骈文的复兴
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与令狐楚
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华丽浓艳
二,唐代的传奇
1,发展历程
a,发轫:
初盛唐: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
b,兴盛:
中唐: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陈鸿《长恨歌传》、沈既济《任氏传》、《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陈玄祐《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
c,由盛转衰:
晚唐:传奇小说集出现:袁郊《甘泽谣》、皇甫枚《三水小牍》、裴铏《传奇》、薛用弱《集异记》、李复言《续玄怪录》
游侠之风与小说:《红线》(《甘泽谣》)、《聂隐娘》、《昆仑奴》(《传奇》)、杜光庭《虬髯客传》
2,特点
“作意好奇”(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基本手法:虚构与想象
结构布局:史传笔法
情节:曲折婉转,善于人物写生,叙事简洁、对话传神、词汇丰富
三,俗讲与变文
敦煌藏经窟
1,俗讲
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解佛家教义,以悦俗、邀布施的宗教性说唱活动,来源于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段:转读与唱导。前者或称咏经、唱经,指讲经时抑扬其声,讽诵经文,是随佛经传入,改梵语为汉语,并适应汉语声韵特点而产生的一种读经方法;后者则是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二者互相配合,以及偈颂歌赞的梵呗,融讲唱、咏说于一体,遂形成唐代的俗讲。
《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妙法莲花经讲经文》
2,变文
简称“变”,是转变(说唱变文)的底本。
1),特点:
a,说唱相间,韵散结合地演述故事
b,说白与吟唱转换时,常用“若为陈说”、“时有何言语”等习用过阶语作提示
c,变文演出,常辅以图画
d,想象丰富,结构完整,叙述层次深
2),敦煌变文的种类
a,宗教类:《目连缘起》、《降魔变文》
b,讲史类:《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
c,民间传说类:《舜子至孝变文》、《刘家太子变》
d,时事类:《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