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农民工创业2015.06.18
施行日期
2015.06.18
文号
甘政办发〔2015〕98号
主题类别
农民工工作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甘政办发〔2015〕9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精神,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仅仅围绕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统筹兼顾、优化布局,城乡一体、改革创新,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以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和改进服务为基本立足点,以实施“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为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有序推进、逐步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市民化,不断提升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累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700万人次,年均转移就业450万
人以上,其中,省外转移就业人数稳定在40%以上;累计培训农民工90万人次,年均培训15万人;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并稳定增长,农民工劳动合同、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民工基本享受随迁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文化生活、社区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引导约350万人就近城镇化,努力实现2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未落户的也能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体逐步融入城镇,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
  (三)大力推行农民工精准培训。认真落实《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规划(2014—2020)》和《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2015—2020)》,按照培训平台精准整合、培训对象精准摸排、培训重点精准优先、培训需求精准对路、培训时间精准分类、培训质量精准评估的要求,以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藏区为重点,整合培训资金,统筹培训资源,改革培训方式,对有培训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分层次实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培训,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民生实事工程,对“两后生”开展2—3
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培养持有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技能人才,使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成为有知识、有技能、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新一代农民工;采取“流动教学、适时鉴定”的方式,大力开展“陇原巧手”、月嫂等劳务品牌培训,突出甘肃特,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健全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鼓励企业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大中型企业联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通过优势互补,对具备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农民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将国家通用语言纳入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培训的内容,着力提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各类人员技能水平。全面落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免学费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鼓励农民工申报职称,适当放宽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条件,畅通农民工职称评定渠道,扩展农民工就业创业空间。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按照技能等级、培训成本合理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农民工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享受同等职业培训、鉴定补贴。鼓励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鼓励企业对招用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进一步健全省际技能培训鉴定协作机制,在我省务工人员集中的省市区深入开展
,推进培训鉴定进园区、进企业、进厂房。(省人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负责)
  (四)多渠道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构建培训鉴定、输转维权为一体的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深化省际劳务合作,巩固和拓展省外劳务输转基地,在劳务基地和服务工作机构覆盖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重点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延伸,着力提升输转就业的稳定性和服务农民工的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经济,积极培育养老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现代旅游业和物流服务等新业态,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行“项目+劳务”的合作模式,大力开拓劳务市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企业招用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10%以上且参加失业保险的,在生产经营困难时,可享受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政策,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省人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农牧厅、省工商局、省扶贫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负责)
  (五)大力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运用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和创业培训、政策性金融服务、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生产经营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工创业。放宽农民工创业准入条件,对符合登记条件且资料齐全的,当场核准办结。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价格调节基金和个人所得税;月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农民工纳税人,暂免征收营业税。各级政府要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为平台,依托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区、农民工示范性创业服务中心,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的作用,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市场和园区对接,依托各地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帮助有条件的农民网上创业。(省人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负责)
  (六)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市县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构建覆盖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就业和劳务工作平台,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及时有效地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大力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实时更新的就业招聘信息和劳务用工信息网络,推行劳务输转实名制管理,准确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状况、就业需求、就业变化等情况,有针对性强化劳务输转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劳务市场体系,引导鼓励行业协会、劳务派遣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劳务中介组织提供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合理确定就业预期,帮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省人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负责)
  三、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力度
  (七)规范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全面实行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在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用工时间短的行业,推广使用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对小微企业经营者开展劳动合
同法律法规培训,指导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抓好劳务派遣许可监管工作。清理建设领域违法发包分包行为。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工作,实现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动态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加强对劳动关系形势的监测和分析研判,做好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省人社厅会同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政府国资委、省总工会负责)
  (八)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188号)精神,全面落实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农民工实名管理、欠薪清偿责任、失信惩处、工资支付行政司法衔接等六项制度,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落实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欠薪黑名单”制度,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向社会曝光,并协调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企业征信系统。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制,推动银行卡业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探索开展“无欠薪项目部”活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创建“无欠薪城市”。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原则,
制定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的意见。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农民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省人社厅会同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负责)
  (九)完善和落实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实施农民工社会保险全覆盖计划,督促与农民工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完善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灵活就业农民工可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同舟计划”,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季节性用工企业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稳步推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并平等享受待遇。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为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提供便利。对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侵害被派遣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依法追究连带责任。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开设为农民工服务的特窗口,增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服务能力。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省人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总工会负责)
  (十)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
主体责任。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农民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培训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相结合制度,严厉打击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行为。加强特殊工时制度管理,严格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高温津贴,做好女性农民工和未成年农民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加大农民工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行业(领域)整治力度,重点整治矿山、工程建设等领域农民工工伤多发问题。依法查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程序和制度,督促企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农民工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建立监护档案,为农民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和标准。实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帮扶行动,深入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保障农民工职业病患者享受相应生活和医疗待遇。(省安监局、省卫生计生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总工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