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述评
与近几年一样,今年高考全国各地共有17套语文试卷。其中17道作文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分析它,欣赏它,反思它,完善它,对于我国高考语文的研究与正在走向纵深阶段的课改,都有其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一片材料天地
  材料作文,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不过当时命题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只提示写作范围与文章体裁。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料,经过细致分析,归纳出中心,且根据这个中心写作文。当时,常有考生读不懂材料,弄不准材料中心,以致走题或偏题。本世纪重新兴起的材料作文与之不同,因而被称为“后材料作文〞。比如在材料中心方面,不为难考生,或暗示中心,或提示中心,有时甚至列出几个明白的观点供考生选择。这种后材料作文,是继本世纪初话题作文登上高考作文舞台之后出现的。一个时期,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2005年以后,随着话题作文的衰落,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双峰竞秀,平分天下。近几年话题作文淡出江湖,命题作文重履下坡,材料作文独当一面。直至2012年,话题作文踪迹全无,命题作文只有江苏卷一题“忧与爱〞,其余16卷全是材料作文。而且
“忧与爱〞也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领地已变成“材料〞一统天下的王国了。
  从文字量看,今年17题总字数达3900,远超过前几年的3300多字,这是全都使用材料进行命题的表现。从材料性质与内容看,17题所用的材料〔包括江苏卷命题作文的材料〕可分为如下八类:1.寓言材料,如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2.童话材料,如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3.新闻材料,如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北京题“火车的敬礼〞,安徽题“将梯子横放〞;4.诗歌材料,如四川题“手握一滴水〞、江苏题“慈母手中线〞等;5.警句材料,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6.论述材料,如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上海题“舍弃的微光〞;7.讨论材料,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湖北题“书信的形式〞、江西题“没有与拥有〞;8.图画材料,即湖南题“一双手〞。为什么要把作文题中的材料分为上述八类呢?因为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比如寓言材料,主要挖掘其寓意;警句材料,本身就是作文中心;论述材料,需要归纳其论述中心;讨论材料,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
  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材料作文那么是自命题。命题者设置材料作文,不给作文标题,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拟立作文题,这就增加了“拟题〞一项的考查。从这个方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在考查范围上自然要全面一些。
  两类命题思维
  命题者设置题目的过程就是思维建构的过程,2012年17道作文题的命题思维可分为模仿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
  〔一〕模仿性思维
  命题中的模仿性思维是直接模拟与仿照既有命题进行命题的思维方式。命题耗用的思维成本不高,思维成品也相对陈旧,不够新颖。比如全国大纲题、全国课标题、辽宁题,不仅这几年都是材料作文,而且题干与提示都一样。题干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提示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再如江苏题,从2006年以来连续7年都是材料式命题作文,其形式都是“材料+命题+要求〞。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源,
也是创造的基础与条件。作文命题中的模仿性思维不应一概斥之以守旧或保守,无论是有意识模仿还是无意识模仿,只要合乎情理,正确有效,都是可以的。况且高考作文命题,还需要依靠模仿建构命题常模,形成命题规范。
  〔二〕再造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利用并改造既有的内容或办法解决常规性的问题叫做再造性思维。作文命题中的再造性思维,是利用与改进既有命题内容或样式进行命题的思维。换句话说,就是在原有命题基础上的改造与优化。2012年的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就是在2011年湖南题“知名歌唱演员的称呼语〞基础上的改造。其提示语“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也是根据当年湖南题“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改造。2012年湖南题是漫画材料“一双手〞,重庆题是诗歌材料“手握住一滴水〞。这两题的命题样式分别与2010年全国大纲题漫画材料、安徽题诗歌材料相似。认识这种再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考试时审题立意,也有利于平时作文复习。
  为什么不把它说成“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那种全无模仿的思维是没有的。或许有人会说,今年与长期以来的“精英
教育〞相反的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是创造性思维。其实不然,固然该题“安于平凡〞的立意是有新意,然而,其创意只是对2011年江苏题“拒绝平庸〞的否定。否定是一个角度反面的表现,相当于“A面〞的“B面〞。如此否定既有创造彩,也有模仿特点。所以,不能算作创造性思维,何况2012年浙江题的命题形式与表述方法也没有新的变化。
  三种基此题型
  从题意显隐的角度看,2012年的17道作文题可以分为三大基此题型,一是隐喻型,二是直白型,三是引申型。
  〔一〕隐喻型命题
  隐者,含蓄;喻者,譬喻。命题把真正要表达的概念或判断——本体,隐含在一个形象的概念或判断——譬喻体之中叫做隐喻型命题。如湖南题中的漫画“一双手〞,就是一个譬喻体。审题需要揭示这“一双手〞的本体。“一双手〞的本体是什么?不太容易确定。好在命题者作了提示,有“〔伸出〕温暖的服务〞“〔摊开〕放飞的想象〞“〔张大〕创造的力量〞“〔捧起〕收获的快乐〞四种意义。不过,考生审题仍然需要联系实际,选出一个合适
的本体来。2012年这类譬喻加提示的作文题,还有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四川题“手握一滴水〞、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等。这些作文题看上去有难度,但在“淡化审题难度〞的大趋势下,命题者大都作了一些提示。一般情况下,在寻与确定本体的审题过程中,实际难度是不大的。
 〔二〕直白型命题
  直白型命题与隐喻型命题相反,直接告知考生命题的意图或题意。如江苏题“忧与爱〞,实际上已经明确告诉考生题目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要素。考生审题不需要寻其它什么意义,只要弄清“忧〞与“爱〞两者关系即可。再如广东题“生活的时代〞,其含义也很明白。而且,命题者在材料结尾还提醒考生“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考生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作文的立意。可穿越时空,将自己超越现实条件,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湖北题“书信的形式〞,命题者先直接陈述对两种书信形式的态度,一是用笔写信“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二是“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让考生选择一种写作文。同时又扩展出另一种观点“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供考生选写。这类直白型的作文题,考生一看就懂,没有多大审题障碍。
  〔三〕引申型命题
  引申型命题,虽然意思不隐晦,但还需要派生出相关意义才符合题意。比如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材料结尾提示“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意思就比较清楚。人的外表与音乐相比,音乐才是要着力突出的;如果衣着太华美了,就会妨害事情的主要方面——音乐。假设就此立意,拘泥于音乐,并不真正符合题意。命题最后一句——“有人想到了人生的不同方面〞提醒考生引申开去,启发考生联系工作、事业、生活等方面。要分清主次,不能以次害主。或者是做事要务实,不能浮华、浮躁;不能看表面功夫,要看真功夫。再如安徽题“将梯子横放〞,应该由放梯子一事扩展到更多的这类事。又如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北京题“火车的敬礼〞、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也是如此,不能就事论事,应当引申开去。这类引申型命题与直白型命题的不同点就在于引申。这种命题本来涵盖面较小,审题应该由小而大、由近而远的引申。直白型命题本来涵盖面比较大,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上海题“舍弃的微光〞,审题自然不需要引申。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四大涉猎内容
  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考生;题目内容都与高中生学习、
生活的认知有密切联系。
  〔一〕生活感知,情感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正确地认识生活,及时地总结生活体验,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以期将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高中生在社会生活中或亲历,或目睹,或耳闻,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认知。适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今年高考作文题有相当一部分在生活感知、关注社会方面有明显的表达。安徽题“将梯子横放〞,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总结生活与认识生活。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与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从“小事不小〞的生活个案引导考生正确地感爱生活与认识生活。还有一些作文题密切关注考生的情感世界与心理世界,在感受与认知亲人之爱、爱国之情、助人之意、尽职之心、劳作之感等方面,对考生有直接引导与教育作用。如江苏题“忧与爱〞表达了感人的母子情感乃至爱国情怀;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既含有对母亲的尊敬,又含有劳动的热爱;北京题“火车的敬礼〞既有对尽职的赞扬,又有对劳动的赞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那么表现出为人喝彩的高尚情怀。
  〔二〕道德建构,审美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浙江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之中“安于平凡〞的主张,对于考生在当今竞争大潮中保持一颗平凡心,建构良好的心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可以说是典型的爱国教育与挫折教育的好教材。江苏题“忧与爱〞引用三段动情的诗文,以强大的感情张力对考生进行爱心教育,乃至“忧国忧民〞的道德建构。四川题“手握一滴水〞让考生阅读《手握一滴水》这首诗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手握〞是“题眼〞,即方法、谨慎和珍惜的意思,而从一滴水看到整个世界,那么要把相关概念的比喻意义揭示出来。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审美感受与审美认知。湖南题“一双手〞,无论“伸出是温暖的服务〞与“摊开是放飞的想象〞,或者“张大是创造的力量〞与“捧起是收获的快乐〞,都是典型的审美想象活动。
  〔三〕人生关注,价值认同
  一些高考作文题直接关注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注意青年追求的引领,以促进他们建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呈现的材料,是冯骥才《思想与心灵的片段》中的一句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
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首先要求考生弄清楚人生路程的含义,即人生是否丰富、是否有意义;不是在于一个人走了或跑了多少路,而在于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其立意有“贵在生命的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没有休止符〞“用心丈量人生之路〞“生命的意义与长度无关〞“生命既需要宽度,也需要长度〞等。无论是哪种立意,都能让考生明确到人生的时间有限,应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实现目标和理想。上海题“舍弃的微光〞、江西题“没有与拥有〞与广东题“生活的时代〞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关注中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认同。
  〔四〕哲理思辨,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