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2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Ⅰ卷:
今年全国Ⅰ卷作文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承载人物的思想精神,延续了“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一素养。
材料要求在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中选择一人,写出自身的感触。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这也是在完成材料交给我们的“任务”。审题时要理清历史人物关系,针对人物的具体事迹进行形象分析。如齐桓公,他志向远大、胸怀宽广、任人唯贤,所以终成霸业,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再如管仲,他才能出众、鞠躬尽瘁,是一位有力的辅佐功臣,后世的贤臣也用他自比;鲍叔也体现出了他的特点:不计私利、唯才是举、谦虚礼让,能“知其贤而下之”。三人中无论是哪一位,我们都可以聚焦于他们的品行、家国情怀以及个人境界的层面来提炼作文立意。
还需注意将提炼出来的人物精神放到现代的背景下观照,指出他们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中获得启发并激励我们学习。
最后要明确“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及写作特点,利用好“发言稿”本身的文体优势,赋予语言以“情感”,与听众产生共鸣。这样一来,一篇情辞兼胜的高考优秀作文就出炉了。
全国Ⅱ卷:
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延续情境化写作风格,同时明确了“演讲稿”这一文体。“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话题,可联想的素材很多,从材料本身所给的名人名言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综合材料中提到的名句,可知题目要求考生讨论的主题跟一直以来的热点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充分考查学生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对青年身份的认知。考生可以从思考个体之间、家庭之间和各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切入,尤其要注意青年人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考生需要将自身行为、个人价值追求、未来发展与国家甚至世界的发展进程关联起来写作,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这个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演讲稿的形式,表现自己心目中所认同的,青年人应该如何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可以说全国Ⅱ卷今年的作文题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题引导学生感知新时代青年历史使命与责任的任务。
全国Ⅲ卷:
全国Ⅲ卷的题目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给高一新生写信,考生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文体的实用性要求。
从写作内容上来说,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材料所给提示比较充分,考生可以从回答“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使生活更有意义”等角度切入。简而言之,在“认识你自己”这个话题之下,考生可以聚焦于如何确立个人目标,如何为实现目标而不懈追求;也可以将个人的角与他人或集体相关联,聚焦于如何发挥个人价值,如何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Ⅲ卷作文题通过情境拉近了与考生的距离,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发展与人生价值,相信考生们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全国新高考Ⅰ卷:
备受瞩目的新高考改革卷终于出炉。
今年的新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目不偏不倚,比较“方正”。材料充满了疫情期间严格防控之下的正能量,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材料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解读:首先是提出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采取了防控措施;其次是详细解读了防控的方式——人们居家隔离,热闹的、聚集性的活动也纷纷取消,举国上下开启了“云生活”。这在表面上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开了。最后是一段充满温情的材料,细化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社区干部、志愿者,到医护人员、快递员、司机、教师、新闻工作者等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坚守岗位,维系社会运转,传递温情和力量。从心理层面看,又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纵观整体,不难发现作文立意要聚焦这种距离的远近关系,由表及里,阐述我们的思考,彰显社会温情、中国精神。
新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总体而言较为平稳,要求考生更加关注家国热点事件。考生平时应注意对相关话题的关注,用联系、发展以及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仅要读“圣贤书”,还要知“天下事”。
全国新高考Ⅱ卷:
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目采取半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辅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形式较为新颖。考生需补充地名,并进行进一步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地方自然特征、风土人情、著名人物等;也可以选取与考生个人相关的记忆与情感,赋予所选地名特殊的意义。总之,写作时要注重人文情怀的传达。
此外,全国新高考Ⅱ卷首次出现新的文体要求——主持词。考生应始终将自己“主持人”的视角应用于行文过程中。这也提醒广大考生要十分关注应用类文体的写作要求,比如书信、演讲稿、倡议书等。
北京卷:
1、总评
大作文依旧采用二选一的模式,议论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这也就意味着考生要关注年初到考前的时政热点和新闻。整个文题能够激活考生思辨能力,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2、议论文审题立意
考生应该看清今年的作文命题者的意图,通过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一关键句,可以分析出以下三个角度,考生可做参考。
(1)个人价值
(2)责任担当
(3)命运共同体
考生们要注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寻求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或对集体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承担的责任。此外,个人、社会、国家成为命运共同体,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3、记叙文审题立意
记叙文部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语给出的思维导向包括“引发感悟”“影响生活”“振奋”“愧疚”“辨别真伪”。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辨别真伪”。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要学会辨别和思考,综合分析。
此外,写作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展现生活场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也可通过合
理想象,故事紧扣“信息”,体现写作意图。
天津卷:
今年的天津卷很好地体现了作文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征,同时也延续了去年“家国情怀”的命题思路。
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首先是提出“中国面孔”是怎样的,后面跟随而来的几个事例我们可以分类理解。全球热播纪录片中的杜甫和用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屠呦呦,他们的故事都是近年的热点新闻素材,而这两个例子也是站在家国、社会的大层面来阐述的;接下来是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这两类是人物像,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是站在微观的、个体的角度来阐述的。由此可见,“中国面孔”不仅可以用“大人物”作注解,还可以是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人物”。正是这两类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为我们诠释了“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末尾还为我们标注了具体时间。考生在写作时要扣住“2020年春天”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同时放眼过去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将“中国面孔”在当代的“模样”描绘出来,凸显其现实意义及精神价值。
浙江卷:
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材料关注人生选择,强调每个人在有着自己人生定位和期望的同时,也肩负着家庭、社会赋予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体现了探讨“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两种关系的命题思路。
具体来说,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关键问题在于,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自己的定位和家庭、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产生错位时该如何解决。考生既可以从坚持自己的选择和期望这一点来阐述,也可以探讨我们作为社会集体(或家庭)中的一员,如何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家庭责任),到平衡。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展开讨论,可以使用的素材都有很多,例如,疫情中的“逆行者”如何在家庭角和社会角二者之间平衡;背负家庭社会厚望的名校硕士毅然决然地选择从事家政行业等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实际,融入自己的思考,不要空谈。
江苏卷: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材料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句出自《易经》,意在说明同类
事物、志趣相投的人容易产生共鸣、互相吸引。整段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最后落脚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样子都被自己喜爱和关注的信息环绕和塑造。
材料揭示了一种现象,即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形象都被身边所环绕的信息塑造,而这一塑造在未来将会更加可感。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聚焦于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通过同类信息寻“同好”,在体中到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悦纳自我、塑造自我。
另外,考生也可以从“信息茧房”的角度来思考解读这段材料,我们在享受着“志同道合”所塑造的和谐温情氛围时,不应该忽略甚至拒绝其他的信息。总体来说,今年江苏卷的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时代脉搏、注重思辨能力的命题特点。
(学而思培优高考研究中心 刘静、杨榕、张茵、方一湾、高海莉、陈妤菁、莫潇潇、申书芳、梁丽晶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