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
一、多音字

挨:ái(挨打) āi(挨门挨户)

更:gēng(半夜三更)gèng(更多)

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扎:zā (包扎)zhā (扎破)zhá (挣扎)




近义词

追悼——哀悼 爱抚——抚摸 惊异——诧异 

爱戴——尊敬 羞愧——惭愧 悔恨——懊悔 

慈祥——慈爱 保存——保留 枯瘦——消瘦

深奥——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张冠李戴——颠倒是非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反义词
深奥的反义词
羞愧——自豪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严厉 深奥——浅显 枯瘦——健壮

详细——简略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句子解析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
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问题归纳

1.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1)趣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喜放烟花(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2.“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什么意思?从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在本文中指“我” 对书中的人物与事情搞不清楚,对应不起来。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
读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



3.“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同时,他又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光明、美好、快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八、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 的教益,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