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别康桥》(徐志摩) 
设计者:汉沽五中  王二威 
一、学    科:语  文 
二、课例名称:《再别康桥》 
三、执教教师:王二威 
四、课    型:体验式教学课 
五、年    级:高中一年级 
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诗人独具特的意象选择,体会意境美。 
2.难点 
诗歌意境的营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所讲的内容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月第一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将在高一年级上学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单元是学习现代诗歌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现代新诗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本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彩和追求自由的谈谈的象征意蕴。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 
()学情分析 
1、我教授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里,介绍并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这课接着运用这种方法,来共同研究、探讨现代诗歌史中的明珠——《再别康桥》,体会其意境之美。学生对诗的兴趣很浓,但鉴赏的方法却不会,所以讲授该诗加以训练。 
   2、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现代新诗作品,因为新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大部分学生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感情。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①诵读体验法。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情境体验法。人类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加深体验,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银行职业生涯规划
讨论体验法。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吉上墅私立高中六)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需要在网络中搜集康桥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教学资源。 
PPT课件设计,在教学之前设计PPT课件,包括演示的内容,视频短片等资源。  反宣传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设计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
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创设情境,进入体验] 
同学们,我们度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时光,那里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这些足迹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还记得离开你母校时候的情景吗?还记得你的班主任和儿时的伙伴吧?还记得放学、下学走过的小路吧?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让我们拾起那最宝贵的财富。 
播放蔡琴的《被遗忘的记忆》。 
(达到目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快速进入到本课所需要的情感体验中。调动生活的体验。) 
歌声唤起了你的美好回忆,在作者徐志摩的身上有一个地方作者,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
的太阳……,这个地方是哪里啊? 
生答:康桥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作者张承志的足迹,走进康桥,感受一下作者对康桥的爱。 
[诵读文本,初尝体验]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朗读 
你喜欢诗的那一节,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提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通过朗读,是学生感受言语中的情感,体验音乐美。) 
[解析语言,加深体验] 
预设赏析以下语言,来强化体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建筑美。 
1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2节至第6节,通过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抒发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第二~四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
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        彩虹似的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
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二月二龙抬头图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
新娘的魅力,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第五~六节  “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 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韭菜豆腐水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94年属什么……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
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