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
■田宜民/汝州市委党校
摘 要: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是在马克思哲学观点逐渐形成和趋于成熟的过程中,在对前人实践观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来的。其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变革的标志,是马克思建立不同于旧哲学观的新哲学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点,是我们解析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的首要和基本前提。关键词:马克思 实践 内涵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标志着马克思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标志着与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彻底划清界限,更加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解和解析首先要坚持的基本的前提。
一、“实践”概念的发展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实践”这一概念。而后,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都曾先后使用过“实践”这一概念,但是他们所表述的“实践”的内涵,却又不尽相同。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亚里士多德按照人的活动是否成其为自身的目的这一标准,将现实的人的活动方式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且这三种活动方式在他的伦理学中并不是平等的,而是分等级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实践是目的在其自身的活动这个最本质规定的揭示,说明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去想自由的意义上把思辨看作实践的最高形式,展示了实践之于人的自由和幸福的价值和意义,为其后的实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康德的实践。康德认为,实践乃是通过自由而可能的东西,是理性规定意志并通过意志达到目的的活动。他强调,那个给意志因果律以规则的是一个自由的概念,而不是自然的概念。康德的实践研究,意在强调自由意志的自主、自决及其客观有效性。康德对于实践理性的关注和重视,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和重视,它将主体性问题研究有认识论,提升到主体论、道德论
的高度使之由纯粹的认识问题升华为
道德实践问题,展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广阔领域和深刻内涵。
黑格尔的实践。在黑格尔看来,目的性是人类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根本特征,实践活动就是人的目的得以实现的过程。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具有目的性,是因为作为绝对精神的外化,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内核便是理性。实践是通过创造和使用手段以使目的现实化的中介活动。人是自身劳动的结果,人的本质在劳动过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证。
费尔巴哈的实践。费尔巴哈把实践归结为感性的人的生活、行为和现实等,将其视为与理论、思维和书本等相对立的范畴,并强调前者对后者的优先地位:实践和生活本身远远胜过理论上的旁征博引。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合理性在于它将实践归结为感性的人的现实活动,但由于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他所谓的实践就只能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个人的生活实践,“只是一种琐碎的生活和利己的活动,所以他有时贬低实践的意义,
把它视为一种卑污的利己主义活动。”
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实践”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观,正是在对以上哲学家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
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过程经历了由思想实践到人的实践,再从人的实践到社会物质实践这两次转变。根据这两次转变,就可以将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实践阶段,即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和担任《莱茵报》编辑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是较多地受到青年黑格尔派影响的时期。马克思以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为费尔巴哈的提纲
武器,勇敢地批判宗教教条,宣扬自由的思想,并试图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引出革命的结论。但马克思此时的实践只是用自由思想来干预和批判现实生活,他希望通过“批判的武器”来进行“武器的批判”,实际上是
还处于思想实践阶段。而马克思在担
任《莱茵报》的编辑期间,对莱茵省关于林木盗窃法、关于摩泽尔农民状况等问题的辩论,促使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也促使他的实践观从思想实践向人的实践的第一次转变。
第二阶段:人的实践阶段,即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到1845年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完成。在这一阶段,随着马克思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化,在批判继承黑格尔等人观点的基础上,在与他人的论战过程中,逐渐深化对于“实践”的内涵的理解。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完成为标志,他终于在完成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的基础上,批判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并与之划清界限,确立了自己的人的实践观。
第三阶段:社会物质实践阶段,即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完成到《资本论》的写作期间。这一时期是马克思的实践观最终确立的时期,也是完成其实践观点从人的实践到社会物质实践转变的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包括有社会物质实践的内容,但是此时马克思的社会物质实践只是
对此有所意识,有所阐述,但并不深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基本上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随着对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马克思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一切社会关系其根源都在于社会的物质活动,人的实践在本质上是社会物质实践,因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向社会物质实践的第二次转变。
三、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对于之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确立了自己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观。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