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2002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秋季
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时:50学时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思想史》这个概念覆盖面很宽。为了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我们将集中讲授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过程,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这门课程的作用,我们把它定位在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提供思想史的支撑和指导性线索。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以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发展的每个阶段的代表作作为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直接对话,
追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观发展轨迹。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培养直接阅读经典文本的能力,并理清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发展的基本线索。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
1、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建议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反思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重新消化“出发点”。
2、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建议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文献的解读为重点,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这虽然难度要大些,但它是最根本的思想理论建设。
3、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政教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文本学与思想史的基础。
第二部分本文
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黑格尔主义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出发点……………………………………(10学时)
1、《给父亲的信》
教学内容要点:(1)青年黑格尔运动;(2)马克思从厌恶黑格尔到转向黑格尔;(3)恩格斯和青年黑格尔运动;
2、《博士论文》
教学内容要点:(1)自我意识哲学;(2)继承黑格尔,超过黑格尔;(二)第一次世界观转变……………………………………………………………(10学时)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与《莱茵报》;(2)历史学研究;(3)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1)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10学时)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教学内容要点:(1)马克思论异化劳动;(2)共产主义的哲学论证;(3)对黑格尔批判方法的批判;
2、《神圣家族》
教学内容要点:(1)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人学批判;(2)开始超出费尔巴哈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倾向;
(四)第二次世界观转变……………………………………………………………(10学时)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教学内容要点:(1)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2)人本主义世界观的彻底解构;
2、《德意志意识形态》
教学内容要点:(1)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从分工出发的社会历史批判;(3)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系统表述;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后视域……………………………………………(10学时)
1、《给安年柯夫的信》
教学内容要点:(1)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历史情境;(2)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接;
2、《哲学的贫困》
教学内容要点:(1)蒲鲁东与《贫困的哲学》;(2)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方法论话语.
二、习题与作业
1、青年马克思为什么转向黑格尔?
2、在《博士论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超出黑格尔?
3、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一般差别在哪里?为什么同是唯物主义的原子论者,他们在每一点上的观点都正好相反?
4、马克思是怎样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基础的?
5、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
6、马克思是怎样从哲学上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
7、什么是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过程处于怎样的地位?
8、马克思是怎样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
9、试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10、马克思是怎样接近生产关系概念的?
1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12、试述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系统表述?
13、马克思是怎样超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世界观的?
14、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中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一定的”这个历史情境?
15、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是怎样说明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方法论话语?
三、课程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第三部分附录
教学参考书
[1] 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8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印刷版。费尔巴哈的提纲
[2] 张一兵著,《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阿尔都塞著,《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 柯尔施著,《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 路易·阿尔都塞著,《黑格尔的幽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