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 11 26
作者简介:陈㊀远(1989 ),男,陕西神木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张柱华(1966 ),男,陕西榆林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㊂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9JZ065)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
陈㊀远1,张柱华2
(1.西安市阎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75;2.榆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㊀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的 类 本质和 个体 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的人的 类 本质是自由自发的劳动,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人的 类 本质是实践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的 个体 本质是抽象的 类存在物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认为 个体 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㊂马克思在早期和后期的部分观点虽然存在差异,但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对后者的启蒙,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成熟,马克思自身思想是一个在辩证统一中不断成熟的过程㊂关键词:马克思;类本质;个体本质
中图分类号:A8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1-0048-05DOI :10.16752/jki.jylu.2021.01.009
㊀㊀西方及东欧国家部分学者在苏联及解体后,试图通过批判传统共产主义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狭隘的㊁僵化的㊁官方的解释,来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道德化㊂他们以1932年首次全文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尊,崇拜早期马克思的一些观点㊂他们认为从写作‘手稿“时期的青年马克思到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资本论“时期的老年马克思,其思想体系发成了巨大变化㊂所以在西方学术界认为在马克思思想研究领域出现了 两个马克思 ,即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之争㊂他们试图以一种人道主义的㊁伦理的马克思主义出发点代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体系㊂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传统马克思研究,则习惯以‘形态“㊁‘资本论“为代表的老年马克思时期著作为尊㊂对比马克思两个时期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在部分观点上确实有一定差异,比如对人道主义思想,人的本质思想研究及对 异化 理论的扬弃等㊂
波兰学者亚当㊃沙夫是研究青年马克思理论较深的波兰学派作家,他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中特意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的观点进行了论述㊂他认为青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期间深受费尔巴哈影响,将人的个体定义为 类的
存在物 ㊂对于人的 类 本质,则是如同黑格尔所赞同的 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 ㊂亚当沙夫认为,老年马
克思将人的 个体 本质看作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对于人的 类 的本质,则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㊂李长虹在‘从抽象的 类存在物 到 现实的个体 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思想变迁的轨迹“一文中分析了马克思从‘手稿“时期到‘形态“时期,其对于人的本质揭示从 类的存在物 发展成为 现实的人 [2]㊂张永红在‘个体与类:谁是发展的目的“一文中以 类 的发生, 批判旧世界 和 发现新世界 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马克思对于 类 和 个体 本质的认识[3]㊂崔伟在‘人的类
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把握“一文中提出: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固定抽象物,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或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发现的人的本质是 自有自觉的活动 ,两种说法都是科学的;区别只是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提纲“是从不同的体㊁阶层划分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本质;‘手稿“是从人作为类的存在物从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角度来阐释的[4]㊂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㊂
㊀2021年01月第31卷㊀第1期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
Jan.2021Vol.31No.1
一㊁青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本质和 类 本质的说明及其意义
首先,为什么要从 人 的角度来研究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观点差异呢?因为我们要注意到在一切社会主义研究中,人是核心问题㊂共产主义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㊂而我们所研究的人,不是抽象㊁一般的人,而应该是具体的人类个体㊂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中,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就是其研究出发点㊂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追随费尔巴哈,宣战黑格尔派,他所关注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㊂所以,马克思的世界观的关键应该在他有关人的理论中去寻㊂马克思不是从沉思出发,而是从活生生的㊁现实的个人出发,从行动㊁从世界的变革出发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从马克思对于人类的学说领域开展研究,才能最集中的探寻青年和老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㊂
其次,之所以运用 本质 这个概念,是因为马克思本人也经常运用 本质 这个概念,这在当时学术界是一种流行的称呼㊂在佛里茨汉德的论文‘马克思构思的 人本质 概念“中,佛里茨汉德通过对马克思的各篇著作分析,提到了马克思对于 本质 这一概念的各种运用[5]㊂
(一)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 类 本质:自由自发的劳动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认同黑格尔关于劳动的一些观点,他继承了黑格尔在‘现象学“中的概念,即认为人的劳动改造了客观现实,因而将其转变为人的现实,这是人的劳动的一个结果㊂在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 自然和社会 人改造了他自己存在的条件,并因此也改造了作为一个类的自身㊂在‘手稿“中,马克思
认为人是 具有自然力,生命力,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并且 人有现实地,感性的对象 ㊂[6]生产劳动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人和自然界的动物产生区别的第一步就是人通过生产维持自身维持生活的资料,超越肉体组织的局限,在生产生活资料的同时也间接地创造了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㊂马克思曾对比蜜蜂和建筑师进行举例 虽然蜜蜂可以设计非常精密的蜂巢,但蜜蜂并不能主观发明创造新的蜂巢结构㊂而即使是人类中最笨拙的设计师,他也可以提前计划好了他想要建造的东西㊂蜜蜂的活动是本能的,而建筑师的活动是有意识的㊂正是人的自由自发的劳动这种特征,标志着劳动是人的 类 本质㊂
(二)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 个体 本质:类的存在物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1844年8月通信往来频
繁,而这正是在他写作‘手稿“的时期㊂费尔巴哈认
为,人的个体不取决于本身,而是取决于共同体中的
其他人㊂马克思在‘手稿“中说: 人是类存在物,不
仅是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
象.... ;同时他又表示 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
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7]㊂青年马克思又超越了费尔巴哈关于 类 的思想㊂在马克思那里, 类 这个
聚集体被定义为社会,而不再是简单的抽象聚集体㊂
马克思在提及 类存在 时,将其作为 社会存在 或 一个构建类的标本的存在 ㊂马克思强调当人作为 类 的存在物时,他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㊂第二,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诸如爱情或者意志等情绪的思想境界㊂他说: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㊂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㊂ [8]因此,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人是一种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使得个人成为单个的,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人也是总体㊂人通过实践创造新事物和改造世界,人证明自己是能动地㊁有意识的 类 存在物㊂在青年马克思的观念中个体的人是社会的㊁有意识的特殊 类 的存在物㊂
联系到‘手稿“通篇所强调的 异化 学说,也
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认为个体的人也正是作为 类 的人被异化的产物㊂人的 类 具有劳动属性,所以社会劳动的分工又导致劳动的异化㊁劳动产品的异化和人的异化㊂‘手稿“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私有财产制度导致人和人劳动的异化,劳动的分工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完善㊂所以在这个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里,只能到 现实的人 而不是纯粹抽象的 人 ㊂马克思对异化后的个人(即是生活在经济异化条件下的一个自私的个体 一个资产阶级),同时也属于社会的一个个体(一个市民)进行多元化分
析,发展了他的 真正的人 的概念㊂在马克思的语境下, 现实的人 是与人的本质㊁ 真正的人 相冲突的资产阶级,同时 现实的人 也是现代国家制度的私人㊂只有真正的人是理想的个体,即完全认识到了构成人的 本质 的特征或他的 本性 的人㊂他是从人的所有角度出发综合发展的人,没有被异化的力量所统治㊂正是研究个体如何克服 类 的存在物的多元化异化,引导马克思逐步走向了共产主义,探寻人的全面
㊃94㊃
陈㊀远,张柱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
发展㊂
二㊁老年马克思关于 个体 本质和 类 本质的说明及其意义
(一)老年马克思的 类 本质: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㊂
马克思第一次使用 实践 这个概念是他1841年在写作博士论文时,他说: 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从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念上衡量特殊的现实㊂ [9]这里的实践,马克思的理解主要为理论的批判活动㊂后来马克思认为单纯依靠理论的批判解决不了许多现实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只能通过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㊂一直到1845年3月至1846年,以‘提纲“和‘形态“为标志,马克思的实
践概念达到了成熟㊂他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牛㊁马等动物是无法实践的,这显而易见,实践只能是人的限定,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方式㊂实践㊁思维和认识等范畴,是人生成原因也是人的生成结果㊂马克思说: 实践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㊂ [10]实践 最初由规定的人的物质生产,使人与动物的分离实现出来㊂动物是按照它能属的种的尺度活动㊁存在㊂而人则可以运用意识反观自身㊁反观自然界,将自己和自己的活动分开㊂而人类的生产以自然界为对象,是最初的实践活动㊂实践使人与自然界相区别,人与自然相分离㊂同时,实践又让人与他人也分成了人与人的两方面关系,同时又不断统一起来㊂马克思认为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人不是与生俱来就具有许多关于世界的先天理念,当然也没有天赋道德的观念㊂人的劳动和实践是人改造客观现实的一个过程㊂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也改造了自身㊂实践包含着作为人本质的存在方式和诸如理想性㊁创造性等内涵㊂最重要的是,人的解放应该是现实的解放,而在现实世界的解放需要人的实践改造㊂人类解放不能停留在字句,而应该是现实世界㊂人的解放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前提,而生产力的发展正是来源于实践㊂
(二)老年马克思的 个体 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1844年完成‘手稿“写作后,马克思又继续在‘神圣家族“‘提纲“和‘形态“等著作中对人的本质学说进行完善和升华㊂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针对人的本质指出: 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是人为他人的存在,是他对他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 [11]㊂这时的马克思已开始用唯物史观去考察人在物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㊂在‘提纲“他提出了著名的定义: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㊂ [12]这就意味着不存在脱离社会关系的人,不是把现实的人抽象化㊂马克思指出: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 ;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就是指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等各个方面关系的共同体,包括政治㊁文化㊁经济等㊂在这些关系中,占最主要地位的就是生产关系,一切其他社会关系都由生产关系来支配㊂‘提纲“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突破费尔巴哈理论中关于个体与类的局限,开始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人的本质㊂
在‘形态“中马克思表达了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 下 现实的人 构想㊂马克思强调一个人是 一定的物质的㊁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㊁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3]㊂个体的人不是费尔巴哈理论中纯粹的㊁脱离具体历史和现实关系的 自然人 ;他是一个在琐碎具体的市民生活中,通过与其他有生产生活关系的人互动而产生其自身定位和社会关系的人㊂马克思依托这种唯物史观,在‘形态“中他进一步深化把人的本质看作 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马克思写道: 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人的共同活动㊂由此可见,一开始就表明了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 [14]㊂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如果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劳动生产,他注定会产生一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㊂马克思所讲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具体现实的人, 抽象的人 只存在过去哲学家的想象
中㊂如果没有具体的 现实的人 ,作为人类社会与历史第一前提存在的 人 这一真正的意义便不复存在,印度的 狼孩 便能说明这一点㊂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所存在的社会关系总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没有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所处社会关系是一样的人㊂对于不同时期的人是如此,对于同一时期㊁同一地点㊁同一家庭的不同个体,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也不同㊂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个人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互相影响和渗透的结果,是这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个人所遇到的全部社会关系或者一定社会关系的简单叠加㊂所以即使给两个人施加同样的环境和教育,也无法塑造同样的人㊂因此,老年马克思认为人的 个体 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㊂
㊃05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总第153期)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与个体的本质学说
是统一的
青年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发的
劳动,而老年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实践,我认为
这是因为实践这一概念比劳动更能概括人类的活
动㊂首先,劳动只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践是人
类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活动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主要
是指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影响关系,而实践这一概
念概括了所包含的全部社会活动,劳动只是实践的
一种特殊形式㊂实践是人类解决一切现实矛盾的总费尔巴哈的提纲
根源,蕴涵着人类世界的全部奥义㊂人与自然的关
系 主要指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包含的最
基本关系,人通过劳动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了物质
变换,因此劳动是人类世界的基础㊂人在实践中还
创造了人的社会关系 为了互相协助完成物质转
换,人与人之间又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㊂
其次,如柴秀波在‘马克思的 劳动 与 实践 概念
辨析“一文所言,在思维方式上劳动概念是主客思
维方式,而实践则是一种超越主客体的总体式的思
维方式[15]㊂马克思将在劳动的定义中以将人设为主体,将自然界设为客体㊂而费尔巴哈等学者认为
劳动起到了衔接主㊁客的中间作用,这种思维先验地
把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依然是一种停留
在主㊁客思维方式中的传统认识论,无法真正统一地
认识人与自然,这必然导致人为了功利破坏自然㊂
而我认为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实践,就是旨在超
越人与自然单纯的主客关系,建立人与自然㊁与社会
多维价值的全面联系㊂因此,单纯将人的活动定义
为 劳动 ,是不全面的㊂马克思在思维的伟大变革
是他以 实践 为基础的新世界观所建立起来的㊂
从青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时所认同抽象的 类
存在物 到后期‘形态“中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这个过程是马克思走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最终又
远离费尔巴哈创立唯物史观的观念转换过程,也历
史地反映了马克思思想的变迁,体现了马克思对于 个体 本质的理解从片面走向了全面㊂写作‘手稿“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没有建立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于人的 类本质 理解是抽象的一大类泛指㊂在这样的 类本质 定义中只能看到人与动物的简单区分,而无法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的特征㊂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正式认识到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从‘提纲“的发表开始的㊂在更晚期的‘形态“中,马克思还继续深化阐述了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思想㊂他认为:人必须是现实历史里进行活生生的感性活动的人,是社会关系中交往的存在㊂马克思认为人不只是作为
类 的人一个例子,作为个体的人本是就是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价值观和独立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主体㊂于是,在‘形态“中人的本质属性得以完全解读,即类特性㊁社会关系和个人的特性三者的和谐统一㊂[16]
从写作‘手稿“到‘形态“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有不同的理解㊂早期的马克思对于人的认知,是抽象简单的;而后期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不断完善,最终在‘形态“中人成为丰满现实的形象,这标志着马克思理论上的逐渐成熟㊂我们通过观察青年马克思到晚年马克思对于人本质学说的变化,也看到了马克思自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㊂这种变化的原因,我认为首先在哲学层面上,马克思逐步清算了费尔巴哈的人本思想㊂在‘提纲“中,马克思揭示了费尔巴哈所代表之前唯物主义的思辨特征,批判其只关注客观方面而忽视了主观方面㊂所以马克思放弃了费尔巴哈对于人的 类 抽象的定义,注重考察历史条件下处于各层社会关系下 现实的人 ,这标志着他开始走向了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㊂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期,是他在著述‘形态“等经典时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奠定了哲学基础,从此注重 革命的实践 和全面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思想的基石㊂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意识到了私有财产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导致工人对于劳动和劳动产品产生厌恶反感,感受到的是 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 ㊂所以马克思强烈要求消除异化劳动,恢复 创造对象世界㊁改造无机界 的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㊂所以马克思以人道主义作为立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 劳动 问题,从‘手稿“到‘资本论“和‘形态“,马克思对 劳动 的研究从自由自发的劳动转向处于具体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其具体的生产劳动㊂
马克思对于研究人的本质思想的道路,我们可以辩证统一地看作是其自身思想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㊂青年马克思站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开始关注 异化 和人的解放问题,这是马克思走向为无产阶级乃
至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出发点㊂马克思对于人的解放问题的研究,他的思想高度随着年龄而不断增长,最终在‘形态“等著作时期实现了成熟㊂虽然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部分观点存在
㊃15㊃
陈㊀远,张柱华:马克思关于人本质思想的发展
差异,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㊂前者是对后者的启蒙,后者是前者的理论的理论成熟,是青年马克思寻求人的解放问题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下的方法论㊂
我们可以看出,部分西方学者树立 青年马克思 和 老年马克思 之争,是刻意用一种伦理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动机代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动机,是一种把强调这个点从描述和规律的领域转向价值和命令的领域的方法,更近似于唯心主义㊂马克思在谈及许多问题时,总是强调要 历史地 看待㊂这个 历史地 本身就该是发展的㊁动态的㊂我们对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认识也要以 历史地 眼光来看待㊂一方面要认识青年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为后来他的成熟的 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所起到的探索;另一方面,要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能走向成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成果,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理论一定要全面的阅读原著㊂正如最鼓吹推崇 青年马克思 的亨德里克㊃德曼也说过:
1844年的马克思属于马克思主义,就像1867年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当然和1890年的恩格斯也一样 ㊂[17]
参考文献:
[1]亚当沙夫.马克思主义与个人[M].杜红艳,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30.
[2][16]李长虹.从抽象的 类存在物 到 现实的个体 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思想变迁的轨迹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1):99 100.
[3]张永红.个体与类:谁是发展的目的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新解读[J].河北学刊,2010
(7):224 226.
[4]崔伟.人的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全面把握[J].法制与社会(昆明),2013
(9):162 163.
[5]弗里茨汉德.马克思构思的 人本质 概念[J].Warszawa,1961:75 1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
[7][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74.
[10][12][13][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60,72,80.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2.
[15]柴秀波.马克思的 劳动 与 实践 概念辨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4):50 52.
[17]亨德里克德曼.重新发现马克思[J].奋斗,1932:267.
(责任编辑:李利霞) The Development of Marx s Thought on Human Nature
CHEN Yuan1,ZHANG Zhu-hua2
(1.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 Yanliang District,Xi an710075,China;
2.School of Marxism,Yulin Ui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Abstract:Marx ha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nature of categorization and individual in different periods. Young Marx believed that the categorized nature of human was free and spontaneous labor,while old Marx be-lieved that it was practice.Young Marx believed that the individual nature of human beings was abstract,while old Marx
believed that it wa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in German Ideology.Although some viewpoints of young Marx and old Marx are different,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The former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latter, and the latter is the theoretical maturity of the former and the methodology of young Marx to seek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under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So Marx s own thought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 maturity in the dialectical unity.
Key words:Marx;categorized nature;individual nature
㊃25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1期(总第153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