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5期 2017年9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0 No.5
Sept.2017
论马克思哲学真理观的三个特征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2条
童建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真理”实质上是指共产主义的实现,即人的存在与本质、自由与必然 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最终消解,从而达到人的异化的消除、人的本质的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历史目标。马克思哲学的真理观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和此岸性等三个特征。没有实践性就不可能有真理的现实性 和此岸性,
实践性是其真理观的基石;离开了现实性和此岸性,实践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马 克思哲学真理观的这三个特征之间,彼此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马克思;真理观;特征;实践性;现实性;此岸性
[中图分类号]A 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94(2017)05-001246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0I]10.13951/jki.issnl002 -3194. 2017. 05. 002
长期以来,对真理的解读一般都是从符合 论的角度来进行,认为凡是与事实相符的认识 则为真;反之则为假。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第2条中,为我们诠释了崭新的真 理观。以往学界对此不仅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而且也存在某种解读上的误区。
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真理不是人的认识 简单地同事实符合与否的理论性的问题,而是 关乎具有建构性和终极性所指的共产主义主义 能否实现的这样一个实践性的问题。从某种意 义上说,“真理”与“共产主义”实际上是同一个 问题,它与实践性、现实性、此岸性等三个特征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实践性是真理借以实现和 完成的根据,离开了实践,就无从谈起真理的实 现与完成;当然,离开了此岸性和现实性,真理 的实践性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与应然 价值。以往学界对《提纲》第2条解读上的差 异,造成了对马克思哲学真理观理解上的偏差。正确诠释马克思哲学的真理观,不仅能够深化 对马
克思哲学本身的理解,还原马克思哲学的 真谛,而且能够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某种启 迪,为当代世界存在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最终 消解提供可能的借鉴。
[收稿日期]2017 -03 -02
[作者简介]童建安(1982-),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11AHZ 009)
>费尔巴哈的提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