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2019-05-22
摘要:在马克思经典⽂本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性论,指出⼈是现实的⼈,实践的⼈,社会关系中的⼈,进⽽提出实现⼈发展的途径以及⽬标。要实现⼈的⾃由发展,就需提⾼个⼈⾃⾝的精神素质涵养,投⾝到社会建设发展的实践当中。⼈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性要求⼈们树⽴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树⽴⼈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样才能实现每个⼈的⾃由全⾯发展。
关键词: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本质;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47-02
从经典出发,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的本质的深刻剖析,探索⼈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寻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培育的契合点,有利于推进社会的精神⽂明发展,促进社会中⼈的全⾯发展。
⼀、关于⼈的本质理论的⽂本解读
(⼀)⼈是现实的⼈。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的东西,并假定有⼀种抽象的――孤⽴的――⼈的个体。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种内在的、⽆声的、把许多⼈⾃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1]。费尔巴哈只是从⾃然共性把⼈的本质归结为“类”,忽视了⼈现实本质,即⼈是
⽣活在⼀定的现实社会之中,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是抽象的、孤⽴的存在。马克思在《提纲》的第六章就对此进⾏了批判并指出要从社会属性去寻⼈的共同属性。马克思进⽽提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先,单个形式的个⼈⽆法在世界上存在,⼈类就是每个个体的集合体,在集合体的每个⼈都具有⼈类这个“类”的共同本质。此外,单个⼈不是抽象存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所谓“现实性”就是要从现实的⽇常⽣活中的⼈出发,从现实的⼈及其⽣活的环境以及⼈⾃⾝处在的社会关系中出发。认识现实的⼈,就是要从⼈们在现实⽣活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出发,从⽣活中的各种现实条件来探索⼈的本质。因此,马克思理解⼈的本质⾸先是从实际活动的现实的⼈出发。每个⼈都是⽣活在特定的时代,要把⼈放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察,从每个⼈所处的现实的环境出发。
(⼆)⼈是社会关系中的⼈。费尔巴哈简单地把⼈和⼈之间⾃然形成的感性的、独⽴的、抽象的关系认为是⼈的本质,马克思因此对⼈的本质进⾏了更进⼀步解析,这种解析是基于⼈们共同从事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的本质。但是,⼈的本质并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宗教的本质是⼈的本质的⾃我异化,即⼈把⾃⼰认识⾃然的本质给了宗教,当宗教具有了⼈的本质后,就反过来成为统治⼈、⽀配⼈的外在的异⼰的⼒量。其实,宗教本⾝也是由⼈组成社会后才有的。由于物质⽣产的社会化使⼈与⼈之间的联系成为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随着⼈的发展逐渐成为⼈的⼀种⽣活⽅式。每个
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活⽅式⼜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相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周围的⼈形成的社会关系也不相同。所以个体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是单⼀的,个⼈也就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中承担着多元的⾓⾊。⼈除了是⾃然中的⼈,更是社会中的⼈,⼈只有在社会中才得以存在。此外,⼈的⽣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在社会中所构建起来的社会关系。社会也是⼈组成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
(三)⼈是实践的⼈。既然⼈是现实中的⼈,是社会关系中的⼈,那么联系⼈与现实社会的实践也构成了⼈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点是没有从现实、主体和实践去理解对象,⽽是把对象客体化、直观化。因此,要全⾯理解⼈的本质,就需从实践中去解读。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先,实践是⼈的存在⽅式。实践创造了⼈⽣存所需要的⼀切东西,包括⼈类的⾐⾷住⾏的材料。⼈类⽣存下来的第⼀个实践活动就是进⾏⽣产,根据⼈们所需⽣产⽣活的资料。⼈们不仅由于实践⽽得以⽣存,得以成为社会⼈,更是由于实践⽽创造与⼈有关的其他⼈的⽣活,使其他⼈也得到⽣活所需资料。要区别的是实践活动并不等同于⼈的活动,只是只有⼈类才在活动中以实践作为形式开展⽣产,但是,离开实践活动⼈也⽆法⽣存下去。其次,实践表现了⼈的本质的社会性。由于⼈是现实⽣活中的⼈,离不开⽣产实践,在实践中需要与周围的条件相联系,与周围的⼈相联系,在这种由实践形成的联系中,⼈与⼈之间会组成⼀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作为实践主体的⼈,通过⽣产实践,使⼈成为⼈,成为⾃然的主⼈,成为社会的主体。
⼆、从⼈⾃⾝出发实现⼈的本质的途径
(⼀)提⾼⾃⾝涵养,丰富⾃⾝精神。为了更好地实现全⾯⾃由发展的⼈,使⼈的本质为⼈服务。⾸先要提⾼⾃⾝的精神状况。教育是提⾼素质的必经途径:“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定年龄的⼉童来说,就是⽣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社会⽣产的⼀种⽅法,⽽是造就全⾯发展的⼈的唯⼀⽅法。”[3]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中的⼈的要求也越来越⾼,这就要求每个⼈的⾃⾝教育程度要⾼,知识储备要充⾜。所以从每个⼈的⾃⾝做起,通过接受教育,把教育内化为⾃⾝的⼀部分,提⾼⾃⾝的素质涵养、道德⽔平,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成为⼀名优秀的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在⾃⾝与他⼈的和谐发展中,接受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并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类的精神⽂明也应跟上步伐,⽤丰富的知识去改造社会,⽤⾼贵的精神影响社会中的⼈。
(⼆)投⾝社会实践,参与⼈际交往。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作⽤来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创造⼈类本⾝。⼈通过实践这⼀过程使⾃在之物转化为⾃我之物,达到改造世界的⽬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了⼈的本质内涵。要积极投⾝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活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付诸⾏动,通过⾏动把个⼈梦想变成现实,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份贡献。同时要回到现实⽣活,与现实中的⼈交往。全球化的到来,⽹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们的交往⽅式由单⼀变为多元,
⼈与⼈交往不局限于⾯对⾯的交往,还可以通过⽹络进⾏虚拟交往。营造良好的⼈际关系氛围,主动与⼈联系交往,是⼈实现其本质的必要途径。
三、关于⼈的本质解读的当代价值
(⼀)从⼈的社会关系出发,树⽴正确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的价值和⼈的本质有密切联系,⼈是社会关系中的⼈,所以⼈的价值就⾃然⽽然地体现在⼈的社会关系当中,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存在。⼈的价值的本质是以⼈与⼈之间的贡献与享⽤的关系作为实际内容的。⼈的价值分为个⼈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应的内容也不⼀样。个⼈想要实现⾃⾝的价值,就需通过对他⼈以及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因为贡献是索取、享⽤的前提。所以,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实现个⼈⾃⾝的价值,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与他⼈、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要在索取满⾜⾃⾝需要的成果后积极贡献于他⼈、社会、国家。
(⼆)树⽴正确的利益观。利益观与价值观紧密相连,在⼀定世界观的指导下,利益观⼜决定价值观,什么样的利益观⽀配什么样的价值观”[4]。马克思认为,对⼈的本质要从其现实性和社会关系上理解,所以马克思的利益观也应从⼈与⼈,⼈与社会的关系上理解,利益的本质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们为了满⾜需求,实现⾃⾝的利益,⼀⽅⾯要赢得⽣存条件,另⼀⽅⾯在社会交往中要增进⼈与⼈之间的关系,进⽽改造⼈与社会的关系,使其向着有利于⾃⾝的⽅向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某些追求个⼈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的倾向。由于⼈们追逐利益的动机不⼀样,就会引起摩擦,均衡的利益格局发⽣裂变,影响社会的和谐。要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的根本利益必须是⼀致性,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与⼈、⼈与社会、⼈与⾃然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所以,正确的利益观要求⼈们以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脚点,努⼒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的是最终实现全⾯建成⼩康社会贡献⼒量。
(三)树⽴⼈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全球和平交往。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性论,强调⼈的社会关系的属性。⼈不是单个的⼈,⽽是社会关系中的⼈。由⼈组成的⼈类社会也是共⽣的,是在共⽣关系中存在和发展的。⼈是在共⽣关系中才成为社会⼈的,才意识到⾃⼰是社会中的⼈[5]。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类要结成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任务组织、任何⾏为体的个体性发展就要考虑国际社会的整体性,考虑如何与他者共⽣。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今天,⼈类更应树⽴⼈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充满联系的世界中和谐共⽣,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各个国家和平交往,实现互利共赢。
(四)实现全⼈类的⾃由全⾯发展。在《提纲》中,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实现了哲学⽴脚点的转变――“旧唯物主义的⽴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脚点则是⼈类社会或社会化的⼈类”[6]。马克思正是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以个⼈私利为基础的财产占有逻辑与⽣产社会化的⽭盾,才提出了“新世界观⽴脚点转变”的思想。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类发展的⽅向就是⼈类社会或社
会化的⼈类这个整体全⾯的发展。但是由于⼈是处于⼀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的,其实践活动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的本质的全⾯解放和实现就会受到社会关系及其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全⾯解放⼈,最根本的就是让⼈成为⼈,成为他⾃⼰,让⼈的世界和⼈的关系回归到⼈的⾝上。
马克思从⼈的各种关系出发,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对⼈的本质的错误理解,认为⼈在现实性上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社会的⼈,是实践的⼈。可见,解读《提纲》的⼈的本质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民出版社,2012.13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民出版社,2012.13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民出版社,2001.530.
〔4〕伟光.利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59.
〔5〕⾦应忠.试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兼论国际社会共⽣性[J].国际观察,2014,(0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民出版社,1995.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