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知识讲解
稿:董海娜   责 编:王娜
课前导入
  说到中国的新诗,就不能不提到两位诗人:一位是被称作“雨巷诗人”的戴望舒,另一位就是被称为“新诗诗魂”的徐志摩。他们是中国新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们的代表作品。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正确准确朗诵诗歌的节奏。
  3.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的意境。
  4.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1
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徐志摩到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从这一年开始,作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就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1928年开始到英、美等国游历。193111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空难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此外徐志摩还有戏剧、译著等。
  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形式的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写作背景。
  (1)《雨巷》:这首诗大概写于1927年。作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但“四一二”反革命后,很多革命党人受到屠杀,革命前途变得暗淡。一部分有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不到出路而陷入了惶恐迷惘的境地。
  (2)《再别康桥》: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作者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感到时间易逝,物是人非,作者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念之情无以倾诉,感到怅然若失。乘船回国途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3.掌握下列加红词语的读音。
  彳亍chìchù)  颓pǐ)  青xìng)  漫sù
  4.理解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叹息
  【颓圮】坍塌,破败
  【漫溯】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内容分析
学习《雨巷》
  1.掺和的拼音出《雨巷》和《再别康桥》中描写的意象。
  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云彩、金柳、夕阳、波光、青荇、水草、榆阴、清泉、浮藻、长篙、星辉、笙箫、夏虫等。
 
  2.戴望舒在《雨巷》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作者在诗的第一节就定下了全诗的抒情基调: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与情相对的是那唯美的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作者在这儿是孤独的流露,还是对爱情的渴求,还
是对时事的感触?我们也许得不出具体的答案,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丁香姑娘的追求,但是丁香姑娘还是在这雨巷中消散了,留给作者的只能够是"太息"和无尽的愁怨寂寥。
 
  3.如何理解本文的“雨巷”和“姑娘”?
  这是本文中两个主要意象。江南的小巷,在梅雨时节,一般会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在雨天,常少有人走。我们可以把小巷看作是作者的一条“追求之路”。作者独自在这条寂寥的小路上彷徨。作者在追求什么呢,这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的余地。丁香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代表着孤高、美丽和忧愁。作者把这种气质赋予了姑娘,在文章中,姑娘就是丁香,丁香也就是姑娘。丁香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这种理想稍纵即逝,作者虽然努力追求,但是留给他的可能仅仅是怀恋和惆怅。
 
  4.《雨巷》的韵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1 运用重叠和反复。如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等。这种重叠和反复,能够增强诗歌的抒情彩。
  (2 全诗每节第三、六句押韵,而且一韵到底。这就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使全诗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效果。
  (3 每节除了固定的第三六句押韵外,还有一些句子的末字也押韵,或者韵相近。
学习《再别康桥》
  1.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作者在文章中抓住了一些具体的形象,如金柳、波光、青荇、星辉、浮藻等,作者运用充满彩的词语,把康桥的美丽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这样的美丽,作者有了更加浪漫的遐想——“寻梦”。但是遐想终归是遐想,它还是要被现实的“别离”所警醒。康桥的景依然如故,但是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忧伤和惆怅。
  2.如何理解《再别康桥》首节中三个“轻轻”?
  这三个“轻轻”充分表现出作者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作者不想惊动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宁静与和谐的意境,他只想与梦中的康桥悄悄惜别。三个“轻轻”把诗人的温柔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整节诗节奏轻缓,这也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3.诗的末句“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它们在传达诗人的思
想感情方面效果有无区别?
  这句至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诗人不忍心破坏康桥宁静、和谐的美,一是虽然诗人无限渴望但却不能够带走哪怕仅仅是一片云彩。无论哪一种理解,都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喜爱和眷恋之情。
  4.“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你的理解中,“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这里的“梦”当包括过去诗人对未来的各种美好的憧憬与追求。根据诗人过去的经历与思想变化的过程,它至少应该包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之梦、追求国家富强之梦、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之梦以及取得辉煌成就的文学之梦等等。遗憾的是,多年以后,诗人的这些梦想,都如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一样,早已沉淀在了清清的潭底。所以,这里所抒发的远不止是诗人对康桥的喜爱,更包含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失落。
  5.《再别康桥》的形式美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诗歌作一点分析。
  《再别康桥》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三美”上。
  (1 建筑美:全诗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字数相当,参差变化中更见整齐。
  (2 绘画美:作者非常注意词语的选用。作者把一组充满感情彩和形象彩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使全诗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3环境创设 音乐美:全诗每一节的二四句押韵,节奏鲜明,旋律和谐,全诗读来悦耳动听。

城南旧事沈洁问题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姑娘”当然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
了一层悲剧彩。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考点解析
2011 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五一黑板报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解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成果检测
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  ) (  ) 颓(  ) 青  ) 漫  )
  2.下列语句的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B.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D.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关于《雨巷》的理解和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巷》在中国新诗的地位非常重要,叶圣陶曾经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B.作者创作《雨巷》的目的更多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事有关系,与诗人的身世联系不太紧密。
  C.《雨巷》中的“丁香”可以看成是作者爱情上的追求,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作者的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D.作者在诗中关于“丁香”主要突出了她的美以及像梦一样易消逝两个特点。这也为作者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4.关于《再别康桥》的理解和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所描写的内容是极普通的离情别绪,但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美和诗意美,
它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
  B.《再别康桥》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惆怅。
  C.康桥即现在的“剑桥”,诗人曾经在这里留过很长时间的学,因此诗人对康桥较有感情。
  D.《再别康桥》可以从审美的价值上去探索,它具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彩美,体现了作者创作的独特。
阅读理解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后面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大巴山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下面对“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使景物生动、形象。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景物活泼、鲜明。
  C.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绘画美的特。
  D.“金柳”和“新娘”的相似点是她们柔媚的姿态。

  2.下面对“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长久地在康河中生存。
哪怕一天  B.能够经常看到康河的美景。
  C.能够承受康河柔波的爱抚。
  D.能够在康河的水底招摇。

  3、下面“满载一船的星辉”中的“星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康桥过去的美好回忆。  B、上空明亮的星月
  C、康桥现在的美丽景    D、康桥上来往的船只

  4.下面对二、三、四节写景的根本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康桥美丽的景致。
  B.描写眼前的景物,引起人们的美感。
  C.表达作者的心境,抒发作者的感情。
  D.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5.下面对《再别康桥》的韵律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每节四行,逢双句押韵,显得形式整齐。
  B.全诗每节换韵,二节和四节、首节和末节分别押同一个韵。
  C.全诗每句一行,但也有的诗句把一句话分成两行来写。
  D.首尾两节韵脚相同,句式也相同,只换了几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