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古诗词有哪些10篇
思乡的古诗词有哪些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秋怀》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薛逢《宫词》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思乡的古诗两二
思乡的古诗两篇1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
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
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
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月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
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思乡的古诗两篇2
五代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
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思乡的古诗三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