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常见题材鉴赏分类讲练
(二)羁旅思乡类
题材特征:
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
常见标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高楼、危楼、清雁、寒山、夕阳等。
内容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内容情感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见手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
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月夜忆舍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人京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庭中有奇树》、温庭筠《商山早行》
一、习题训练
(2021四川眉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额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D
2.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D项“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的理解错误,这里的正确理解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故错误。故选择D。
2.本题考查赏析诗文思想情感。写作背景杜甫写此诗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诗歌内容首联以“恨别”领起,点明思家、优国的题旨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因为远离家乡,自然孤苦飘零;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综上所述,可以总结本诗中的思想情感∶飘落异乡的孤苦、远离家乡的思亲之苦、蹉跎岁月的无奈、连战皆捷的欣喜。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②致∶达到,实现。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B.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寒灯独夜人"中"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
D.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但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思为国戍轮台"又有区别。
4.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行不行?请简要赏析。(4 分)
答案∶3.c
4.“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和所用写作手法的考查。c.有误。是以动衬静
4.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赏析。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情感,把握写作方法。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写秋风秋雨初定,雁频飞,渲染秋意,寄寓乡思颔联借他乡叶落,寒夜孤灯,烘托诗人的孤单凄楚颈联写小园空寂,寒夜滴露,与僧为邻,更突出孤单寂寞的心境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落和忧愤。
“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
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
思王逢原(其二)
【宋】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释】】①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②湓水∶源出江西瑞昌清山,东流经九江城下。③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表述,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更凄恻感人。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B.颔联写友人怀才不遇,孤单寂寞,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王逢原的才华。
C.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庐山倾倒当书案;水入杯作美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豪迈的胸襟。
D.诗歌融情于景,表达了对王逢原的深切怀念与对其才华的欣赏。
6.本诗首联"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5.B
6.首联写景,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解析:5.ACD.正确。B.有误,颔联写世上的人只有诗人能真正理解并几赞赏王逢原的才华,“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的表述错误。故选∶B。
6.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首联“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意思是想象中你远方的墓地,如今早已长满茂盛的蒿蓬,哀悼你的深情仍如去岁,尽管你孤独的坟茔又一度萧瑟秋风。“秋风“点明时令。“蓬蒿“泛指野草,暗喻故友虽去世一年,而他犹不能忘情。当时王安
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凭着诗人沉挚的感情与驰骋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凄怆悲凉的画面。哀痛之情也于景中流露而出,于是从坟地写到了长眠地下的人。这两句诗营造了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译文∶
想象中你远方的墓地,如今早已长满茂盛的蒿蓬,哀悼你的深情仍如去岁,尽管你孤独的坟茔又一度萧瑟秋风。
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只有深深了解你的人才能理解认同你。
回想起那年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正对着我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进了你我的酒杯之中。
可惜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
凉 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①北斗∶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②兼春∶即兼年,两年。③寓使∶指传书的使者。寓∶寄,托。④占梦∶占卜梦境。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愁思产生的环境,访客已经离去,池水涨平栏槛,知了停止噪鸣,清露挂满树枝,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水亭秋夜的清凉图景。
B."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写出了诗人离开长安已有两个年头,滞留远方未归,而托去南陵传信的使者,又迟迟不带回期待的消息的无奈。
C. 这首诗语言豪放慷慨,有别于诗人一贯的精工典丽的风格。细细吟来,一种愁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