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
1、明确考纲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
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9套试卷重在考查 “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种命题思路切合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避免了考生运用“答题套路”来蒙混过关。在具体题型上也灵活多变,给考生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而且部分主观题目一题二问,在思维上设置了阶梯,需要学生拾级而上,层进得分。情境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丰富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当然诗歌鉴赏仍然要立足于基本要素出题:景物、意象人物性格和心理、作者情感态度等等。写景要考查氛围与景中之情,叙事要考查情节发展与细节,写人要考查具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议论要考查是否准确把握其态度观点。
诗歌鉴赏的赋分从2018年开始减少到9分,双选题变成了单选题,更加简洁明了。
2、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答题口诀:(一)懂内容,巧翻译,析感情;(二)明题型,理思路,美语言
1.懂内容:谓语,定主干,去修饰。
【例1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愁?独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雁,地寒西去更州。
数声塞角高,一派泾河冻
贫官我客,此中离恨
翻译:身处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我独自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渐渐降临,昏黄中只有北来的大雁向南飞,此地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州城。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难以平复。
2.巧翻译:字成词,词成句,不会的猜。
3.析感情:定主体,标提示,对象,连起来。
词成句:作者。
定主体:景、人、物、我
标提示:(情感因素)特点意象、情词、反常修饰、特点。
【附】                                      古代诗歌7大类意象集释
()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主要意象有: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主要意象有: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
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主要意象有: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代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
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的《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主要意象有: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显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古代诗歌鉴赏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香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