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槐树作品中学习
槐树之于北京就如梧桐之于金陵,堪称京城的文化符号。如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所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
不仅是张恨水在作品中不惜笔墨描述槐树,邹静之干脆以槐为题写了部《五月槐花香》。这部作品以民国为时代背景,讲述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三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生的恩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行中的百态人物和故事。而用《五月槐花香》作为作品的名字,再适合不过,这五个字就已然把老北京的味道渲染到位。作品中的国槐多是阳历6-8月开花,阳历4-5月开花的为刺槐,即洋槐。刺槐原产于北美洲,清代引种到北京。
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可见京城人有着很深的槐树情结。因为它见证了世代京城生活的沧桑百味,有着朴实的烟火气。“古槐、紫藤、四合院”是旧时京城人家特有的风貌,浅白微绿的槐花与一串串蝶形花冠的紫藤,点缀着胡同里的春,让人在清香中迷醉,深植于京城人的情感记忆中。因此,1987年3月,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市政府
槐花香
建议,确定国槐、侧柏为北京的市树。
国槐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是长寿树种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槐树被人类赋予深厚的人文情怀,自古以来是官职的代名词。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因此,在《周礼·秋官·朝士》中有述:面三槐,三公位焉。后人便以三槐喻三公之位,并广植国槐,以表达对官员夙夜在公的敬意,体现着美好的政治寓意。由此,古人把皇宫称槐宸,宫廷称槐掖,宰辅大臣叫槐宰、槐岳、槐卿。若是赞誉公卿德高望重,则称为槐望。
自明清以来,槐树尤其得到京城人的青睐。老北京人喜槐,不仅是因为槐树实用,更是因为其有着浓厚故乡情的寓意。民国《洪洞县志》载:“大槐树在城北广济寺左。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久远,槐树无存,亦发贡于兵燹。”由此,槐树成了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故有“问我故乡在何方,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