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期末质量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非网阅学校的考生,请将相关信息填在答题卡密封线内。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各3分,第8题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缚(fù) 拾级(shí) 狩猎(shǒu) 风雪载途(zài)
B.颠簸(bō) 瞭望(liào) 褶皱(zhé) 强词夺理(qiǎng)
C.闭塞(sè) 脑畔(pàn) 拙劣(zhuō) 悄怆幽邃(suì)
D.斡旋(wò) 腈纶(qíng) 归省(xĭn) 怒不可遏(è)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狡辩 震憾 自圆其说 周而覆始 B.羁绊 抉择 戛然而止 纷至沓来
C.巉竣 诬蔑 相辅相承 不修边幅 D.绚丽 维幕 人情事故 名副其实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国平说,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成为时尚,并且对一切成为时尚的读书持 态度。读书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非常个人化的。可以成为时尚的不是读书,而是买书和谈书。譬
如说,在媒体的 下,某一时期有某一本书特别畅销,谈论它显得很 ,插不上嘴便显得很 。
A.怀疑 指导 前卫 守旧 B.疑惑 干扰 合 落伍
C.疑惑 熏陶 现代 保守 D.怀疑 影响 时髦 落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容易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B.新时代下,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人生选择丰富多元。
C.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D.在对口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葺一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在学校,你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取决于你有一颗包容的心。
C.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D.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槐花香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7.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阐述观点等。我们学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属于游记类散文。
B.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并称,如: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们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D.保尔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讲述了自己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的故事。
8.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③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成语“秋水伊人”出自《蒹葭》中的诗句:“ , ; , 。”
⑤古代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 , ”的呼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9、10题各2分,其余每题3分。)
槐花糕香淡如菊
黄海子
①小时候我的家在江津乡下,家的背后,是一大片长在贫瘠山石地上的槐树林。
②这槐树一到四月,就齐齐地开出雪白的成串的花来。那成片的开了花的槐林,远远望去,就像南方冬日雪后阳光下的麦地,雪掩盖不住冬麦的绿,在一片雪白里,伸出些绿意;这绿意,又晶莹了雪的白,翠白翠白的,给人一种惬意。
③因为土地贫瘠,这里的槐树并不高大,只有偶尔土壤深厚的地方,才长出一株很高的,但并不粗壮的槐树,其他的,都丛状地生长。到了四月槐花开的时候,附近的娃们都要跑到这片槐树林来玩。他们会摘了槐花,放进嘴里,槐花的馨香和淡淡的清甜,是孩子们解馋的天然滋味。整个花期,小孩们就像鸟儿,从早到晚叽叽喳喳地在槐树林里,不知疲倦。
④我母亲趁槐花开时,也会选择在一个露珠还挂在叶尖或花瓣上的清晨,去采摘一些槐花来浸在水缸里。然后把头天磨好的发酵完备的糊状米浆从瓦缸里舀出来,倒进蒸笼里。再将浸泡了的成串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摘下来,和放进蒸笼的米浆搅匀,再留一大把花朵,用刀轧细,放在碗里备用。
⑤我则在灶前添柴生火,开始蒸槐花糕。等到锅里的水沸腾,大气上了蒸笼,整个屋子便充盈着酸甜里夹杂着槐花香的气味。那个味道,从鼻子里进入身体,在肚子里打转,勾得
口腔里溢满了口水,害得自己不断地吞咽,越吞咽,口水越多,仿佛人就是口水做成的,不小心,就化成了一滩液体。
⑥那香气随风,还传了开去,只一小会儿,我们家灶房里,就挤满了邻家的小孩。他们也不客气,对我母亲嚷道:“婶婶,一会儿槐花糕蒸熟了,我要吃块你们家的槐花糕哦。”
⑦我母亲笑着说:“都有都有,你们都能吃上婶婶的槐花糕。”孩子们见我母亲答应了,都极高兴。然后就围在我的旁边,看我架柴烧火蒸糕。他们在我身边,我能听到他们像我一样吞口水的声音。
⑧第一笼槐花糕蒸熟的时候,母亲迅速倒出已熟的槐花糕在洗干净的筲箕里,然后撒上先前切细备用的槐花,那槐花末随糕的温度,一下就粘在了糕上,使得糕翠翠白白的,更惹人口水。母亲数数有多少个孩子,用刀将槐花糕切成方形的块状,每个孩子给一块滚烫的槐花糕。糕分完毕,她又开始蒸第二笼。
⑨蒸熟的槐花糕要趁热吃。滚烫滚烫的时候,一口咬下去,软糯在嘴里,糕滚烫的滋味迫使口腔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唾液又使得糕在嘴里更加软滑细嫩。因为烫,舌头就不停地翻
转糕。翻转中,新鲜槐花和先前蒸在糕里熟透的槐花,一个的香先充溢着口腔,一个则像细微的泉水,慢慢地浸溢出来,让滋味不断地绵长,但又不浓烈。等温度降下来,再细细地咀嚼,那酸甜适度的味感和着槐花独有的淡涩,还有细细分裂出来的花香。如果实在忍不住,你会快速地吞下,不经意,你甚至会怀疑舌头都被自己就着槐花糕一起吞进肚里了。
⑩当我和母亲把全部槐花糕蒸熟完毕,母亲照例会让我给邻居们每家都端上一大海碗槐花糕,给他们尝鲜。
(11)我是极其愿意去送槐花糕的,因为当我把槐花糕送给邻居,他们总会回馈我一些诸如花生、水果糖之类的零食,还要不断夸奖我,说我“懂事”。每每送完槐花糕,回家的路上,我就像吃了新蒸的槐花糕,满心都是欢喜和满足。
(12)我二十岁的时候,母亲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再没吃过槐花糕。
(13)只是年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她的坟前祭拜。我们去她墓地的时候,我都会绕道去老家背后的槐树林里,摘几束洁白的槐花放在母亲的坟头。
(14)母亲就是槐花。
(15)她虽然只是静静地在世间上短暂开放了一段时间,却一直淡淡又悠长地,在我们心中圣洁地开。
(16)我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的邻居们一定喜欢她的槐花糕。
(摘自《重庆日报》)
9.阅读全文,按要求将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补充完整。
清晨采摘槐花 ① 花朵轧细备用 ② 槐花糕撒槐花 切槐花糕分享
10.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1.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槐花糕香淡如菊”这个标题的妙处。
12.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做法的槐花给我们的味蕾带来的不同享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