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落(zháo)    临(lì)    吝(sè)    湿(rùn)
B.酝(niàng)  骨(jīn)    水(zǎo)    和(yīng)
C.黄(yùn)    衣(suō)    和(nuǎn)  蓄(zhù)
D.沥(xī)      捉迷(cáng) 静(bì)    梦(mè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慨      奥秘      轻捷      花枝招展
B.鉴赏      憔悴      一霎      波光鳞鳞
C.烂漫      骄媚      睫毛      咄咄逼人
D.高邈      嘹亮      郎润      混为一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③②⑤
7、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羡山,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陋室(__________)
(2)盖气聚而根不(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里 人 赵 氏 尝 窃 其 法 亦 颇 验
3.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兴兰/山不在高,有仙则
B.无丝竹之乱/此易晓
C.孔子槐花香/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劳形/予用辄败
4.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