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登勃朗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登勃朗峰》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2.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重点
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难点
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还记得本文最突出的几个“奇”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感受马克·吐温的写作特点。
学生回忆
通过对上节课的回忆,引出本节课所学,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再读课文,精读细研
1.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2.作者为什么将“眼前的绚丽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看作“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悟?
3.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教师引导总结)
二、合作探究,分析文本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2.下山的旅途中,作者遇到了一个怪异的车夫。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勾勒他的形象的呢?
3.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4.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教师总结)
三、拓展探究及积累
1.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2.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3.关于乐观的名人名言
(教师引导并总结)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B.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C.“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
D.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视四周,石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2.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回答,同学间互相补充
根据教师引导,进行探讨,回答问题
学生做题,回答问题
本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更深一步理解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
本环节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写作方法和结构分析,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峰所见的奇绝景,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加以描绘,写出了勃朗峰独特的美,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作时,我们应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说起游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一张自己的私家地图,有的是美食图,有的是老街图,有的是民俗图……然也有青山绿水图,欢乐农家图,图中的每个坐标都是你与家乡最深情的纽带。
要求与建议:
(1)以下面的文字为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衢州旅游。
    亲爱的朋友,欢迎你来衢州旅游!我会与你分享我的“私家地图”,现在跟着我出发吧!
(2)为文章配1-2幅插图。(无需绘图,只需在文中合适的地方,用括号注明图片内容)
(3)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4)适当引用古诗文、典故、传说等,会让你的游记更吸引人。
课后反思
亮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游记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不足之处:习题略少,没有与文本挂钩
课堂教学建议:可以适当增加与文本相关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