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电影中的边缘女性形象
美丽上海作者:吴 坚
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6
        [摘要]边缘人女性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形象类型,边缘人女性形象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家的边缘人,另一类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呈现了一幅芸芸众生的原生态图。边缘人女性的出现首先是社会的必然,导演的求新求变以及自身的因素也促成了边缘人女性的出现,体现了对人的初级关怀。
        [关键词]电影 边缘人女性 关怀
       
        在我国电影史上,也曾有过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主角出现,比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其中就有塑造处于社会边缘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如阮玲玉主演的《神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影片中的神女既是一位可敬的伟大母亲又是一位令人同情的沦为的边缘人女性——这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类女性(边缘人物与主流人物是相对立而存在
)。建国之后,在妇女撑起半边天的社会背景下,电影中的女性普遍是获得解放的形象,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形象,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的主人翁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流人物形象了。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单一,也比较脸谱化。直到二+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电影才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多姿多彩不单指女性形象性格的丰富多样,同时还包括多种多样形形职业、身份、地位的女性形象,其中边缘人女性形象作为银幕主角出现,就是我国建国之后电影中罕见的现象,边缘人女性形象也成了八十年代以后电影人物画廊中引人注目的一种类型。
       
        芸芸众生原生态图
       
        八十年代开始,电影就陆续把镜头对准社会的弱势体,出现了边缘人的形象。比如《大桥下面》(1983),由龚雪扮演的插队回城待业,而且身边还带着个私生子的女青年,就是一位既处于生活边缘又处于社会边缘的令观众同情怜悯的女性,这一影片已敏锐
地透露了现实的严酷性。社会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社会上的人也就更加地多元化了。电影不回避现实,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是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电影的新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