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7
【字 号】沪教委基〔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1.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的通知
沪教委基〔2022〕3号
各区教育局,各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本市关于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要求,进一步指导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委在总结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参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2年1月17日
附件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本市各区、学校在落实课后服务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为进一步提升本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梳理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工作指南,供各区和学校参照执行。
  一、目标与原则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安排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技、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基本原则
  1.以校为本,多方参与。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责任,以本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开展课后服务。同时,充分挖掘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公益力量等资源,建立健全校外力量引入和管理机制。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
  2.安全第一,教育为先。学校在组织、落实课后服务过程中应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后服务纳入五育融合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3.规范管理,创新实施。学校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同时,鼓励学校结合校本特、校内外资源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总结、宣传和推广特经验与做法。
  二、需求征询
  (一)基本要求
  1.愿留尽留全覆盖
  课后服务对象覆盖放学后自愿留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做到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要防止学校以任何方式“劝退”。
  2.多渠道排摸需求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告知书、校园网、、学校开放日等渠道将课后服务的相关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全面排摸学生及家庭的实际需求。
  3.定期征询家长需求
  学校应完善需求征询流程,原则上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全面需求征询。鼓励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征询。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提高需求征询频次。
  4.设置弹性预约机制
  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做到随时“准入准出”,解决学生和家长因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申请的难题。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弹性选择,学校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二)征询单设计与使用
  1.征询单内容
  征询单一般应包含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介绍、课后服务时间及主要内容安排、学生和家长意愿选择、学生和家长确认或签名、日期等内容。
  2.填写与使用
  学生与家长意愿选择建议采取“是/否”或“参加/不参加”的勾选方式。对于选择“不参加”的,可了解其不参加的原因或放学后的去向。征询形式不限,征询单可纸质或线上形式发放。
  3.负面清单
  征询单不得包含强制、禁止等影响学生和家长意愿选择的文字表述。在发放征询单时,学校及教师不得附加与“愿留尽留”“弹性预约”相悖的语言引导或暗示。
  三、内容安排
  (一)基于需求适当安排内容与形式
  1.了解学生对课后服务内容的需求
  每学期开学前调研学生在作业辅导和参与兴趣、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场地设备条件和可利用的校外资源,安排适当的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季度或月为单位调整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合理安排资源。
  2.建立课后服务排片表
  建立包含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场地开放、形式安排、负责人员等五要素的课后服务“排片表”。由学校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时间、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确需到校外活动场所的,应提前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确保平稳、安全、有序。
  3.妥善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
  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可在“排片表”内留出部分时间、安排适宜的室内外及校外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如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体育、艺术活动、游戏、合作探究、阅读、谈心交流等。鼓励学校平行开设作业答疑、兴趣和社团活动、自主学习与活动,供学生按需选择。
  (二)开展作业辅导
  1.对学科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答疑
  安排学科教师轮班为学生作业答疑解惑,加强对学科作业与练习的及时反馈、订正、面批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征,可安排没有书面作业的小学一、二年级和提前完成作业的其他年级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及劳动、阅读、休闲等活动。鼓励学校按年级、学段提供多学科教师共同坐班的答疑教室,供学生主动提问、自主选择。
  2.重视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
  对学科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补缺,及时订正、面批,适当安排针对性帮扶。加强班主任、导师和学科任课教师等对个别学有困难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辅导。
  3.探索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指导
  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情感与合作能力等,可整合专业师资力量,开展学生实践性作业、跨学科作业指导。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与社团活动
  1.丰富活动内容
  学校应利用校本特项目、特课程、“快乐30分”拓展活动等内容与形式,开展德育、科普、体育、科技、艺术、影视、卫生、急救、生命教育、劳动、安全实训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应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尽可能安排学生多参与课后体育活动。鼓励学校用好区域校外教育资源(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少科站、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和优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源,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