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作者:李纯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
作者:李纯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
张爱玲简介 摘 要:2007年李安将张爱玲的小说《·戒》搬上了银幕,张爱玲的叙述视角和方法在李安手中出现了何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基本遵从了作者的原意还是在某种意义上对张爱玲及传统文艺的背离?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蕴的表现手法探明了从张爱玲到李安,从小说到电影的逐步背离之路。
关键词:戒; 李安 ;张爱玲
作者简介:李纯玮(1989-),男,辽宁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号:12506014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1
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总不是以情节制胜的,那些旧时光里的蒙尘的家具摆设和摇曳的姨太太们配以昏暗的天光,用上海话说就叫“腔调”。张爱玲是个极有腔调的人,写得一手好有腔调的文,《·戒》的腔调在哪呢?单看几位太太指尖在牌桌上轻起轻落,迎来送往,半推半就,兴起之处轻呵一声“胡!”怎一个腔调了得。当然我们今天不是来讨论麻将文化的,而是在观看了李安导演对这篇短文的重新诠释之后,进行一些自己的思考。李安执导的影片《·戒》很好地延续了原著的主体内容,也秉承了小说的灰暗格调以及叙事方式。这爱国青年极端的、另类的暗杀计划,和暗杀过程中流露出的人性底层中的挣扎都是非常有张力的,导演通过影像弥补了小说的局限,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导演有意无意间和我们浅显理解的那个时代的传统文艺创作理论是产生了背离的。
一、情节设置的背离
戏剧社的爱国青年王佳芝与特务头子易先生周旋,目的是寻时机暗杀,但最终暗杀未遂,并暴露了自己和爱国学生的身份,惨遭杀身之祸。然而这种情节的安排与传统文学是相背离的。影片中革命者爱上了大汉奸,阅人无数杀人如麻的大汉奸能动了真情并为此一掷千金,女革命者为了革命不惜付出肉体的代价委曲求全,背负沉重的革命行动却在成
功前因为一念之差而功亏一篑,这些都是以往传统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从未涉及到的。特别是李安在影片中运用大手笔,通过三次床戏表现易先生对王佳芝情感的三个不同阶段,以此反馈人性的拍摄技巧和叙事手法,更是备受争议。关键是,这个情节是不是合理要看是合什么理?合谁的理?张爱玲的一支生花妙笔向来不惮于描摹人性之复杂和世事之吊诡,《·戒》的女主角如此行为,自然有合乎张爱玲对人情人性理解的部分。张爱玲的道理显然非革命的道理,乃是女人的逻辑:一个女人,无论她如何爱国和革命,往往抵不住瞬间的情感的冲击。何况,女人天生是情感的动物,一旦动了真情,她可能置国家大业而不顾,“铸成大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