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卷 第 1 期2019 年 1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2 No.1
张爱玲简介刘静1,吕向阳1,张楠2
(1.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 037003;2.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 037000)
摘 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女性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热潮,女性意识开始受到普遍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学界开始掀起了一种“女性写作”的热潮,女性作家开始逐渐接受新的思想,突破传统施教理念的束缚,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更多的是展现女性脱离了男性社会而寻求的生存意识。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更加强烈、直接的展现手法,关注女性意识,并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意识。她敏锐细致的人物刻画,使得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价值,希望丰富和完善学术界有关女性意识的研究。
关键词:女性意识;张爱玲;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1-0156-02
1 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中国文坛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作家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在其作品中成功刻画了普通人的传奇,展现出市井人物的悲喜人生,她用华美绚丽的语言和人物刻画形式,并通过柔艳多姿、娓娓的方式讲述着世俗的人生故事。国际上针对张爱玲的作品也给予了较高的赞誉,其是中国最为优秀、重要的作家之一。另外,张爱玲还是一位具有一定才华和丰硕成果的翻译家,在其一生的写作过程中翻译了20多部作品,很多题材式的诗歌、散文、小说成功再现了人物鲜明的人格性格特点。张爱玲在其作品中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心灵观察能力,感受当时社会黑暗和女性封建束缚的影响,刻画了女性在封建道德理念下受到的伤害,从其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女性意识,特别是一些女性人物形象充分展现出当时女性生存的境地以及女性受到男性压迫的现状[1,2]。
张爱玲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开始在作品中展现出女性的意识,希望广大女性能够摆脱封建束缚,在心理、生理、文化上突破传统思维局限,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独特的写作视角,展现出女性意识,让女性得到精神的解放[3]。通过对女性意识的挖掘,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达方式和独特之处着手,分析其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探讨反映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积极探索女性
意识所带来的深刻文化意义。
2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2.1 女性意识的觉醒
《不幸的她》作为张爱玲第一篇女性意识的处女作,可以说是女性意识的最初雏形,全文中作者运用跳跃式的叙事手段,给读者展现了当代女性生命的历程,该历程也可以说是女性从纯洁美好到生命被毁灭的过程。在作品中,细致地描述了童年时代主人翁的快乐与幸福生活,与长大后主人翁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长大后其逐渐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不幸的她》中的主人翁为了寻求自己的自由,选择离开自己的母亲,开始自己自由自在的漂泊生活,我们不难看出主人翁是多么期盼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在封建建立的腐败陋习上,表现出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该部作品首次表达了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2 女性自怜意识
张爱玲作品中有着女性特有的自怜意识,该意识也是女性特有的内心层面的潜在意识,该意识从我国国人文化发展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追述,源自中国人对“自怜”的独特感知[4]。“自怜”可以解读为疼惜、怜悯,在女性身上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通过自怜能够进行自由审视,真实地表达自身的内在
心情。自怜是女性一种独有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方式能够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情怀。文学作品中《九怀·通路》有关于自怜一词的解读,所谓“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自怜是一种情绪,能够激发伤怀与落寞。在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中,通过对女性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人物情感的表达,常常能够看出该种感情的存在。
相较于男性的自怜,女性的自怜更多表现为内在的自怜,更多的是对家庭与情感的内在思想的流露。男性的自怜更多的是兼济天下与怀才不遇的情怀,而女性却是悠悠内在以及自身感情的感伤,或者是幸福的感伤等。女性的自怜给人一种感伤的情愫,严重时可以理解为一种望眼欲穿、怨妇愁苦的情怀,这些感怀多是私人的,无关社会。张爱玲作品中通过描写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以及面向社会的无奈,增加了对自怜情绪的渲染,增添了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感伤。从传统古典文学中针对女性感伤情绪的描写,真实地描绘出现代女性中的一些先锋意识体验,自怜更加地倾向于表现女性的一种自我审视与安慰[5]。
2.3 女性意识的成熟
张爱玲后期作品中体现出其女性意识的成熟,特别是其以文学为主要武器,开始用犀利的笔触描绘出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与宣泄,表达一些女性意
收稿日期:2018-11-18
作者简介:刘静(1983- ),女,山西大同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研究》(项目编号:DGW1820GZ009);山西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实施课程思政发挥政教功能的研究》(项目编号:DTMTXYKT2018001).
第 1 期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157
识,特别是束缚女性的意识。张爱玲通过刻画人物悲惨的命运,激发起对女性体的号召。此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更加成熟,宏观上开始号召争取社会地位上的提升,开始追求自我自由主义,争取在社会上寻求自我解放。例如张爱玲笔下的娇蕊性格调皮,不断挑战男人的荣耀,表现出女性渴望自身价值的展现,表达了追求女性价值的期望。后期由于受到佟振的打击,其女性意识更加走向成熟,开始勇敢地追求真爱,勇敢地对爱表达,并且特别希望在男性的世界里闯荡出一片天下。这样的女性开始有了远大的理想,不再依附于男人,并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追求一种女性所拥有的价值与幸福,懂得保护自身,有了强烈的自我尊重感,开始追求伟大的爱情。
女性意识成熟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娇蕊,张爱玲通过对女性的命运刻画,深感到对女性的同情与怜悯,唤起对女性的觉醒,同时让女性体能够得到她们应有的权利和自由。张爱玲作品中常常以男女关系的触角感受并反思女性的生命意义,特别是两性关系的存在,要求女性也需要追求地位的平等,
可以看出张爱玲小说有关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逐渐地趋向成熟,开始追求女性的绝对独立。这种独立与成熟开始是追求男女平等,转向女性对男性的超越[6]。
3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价值
3.1 文学价值
张爱玲很多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五四”时代女性启蒙意识的影响,更多地展现出女性独特的视角,感受到全新的女性形象。女性在众多作家及作品中常常以一个独立的社会团体出现,其在时代的发展中开始逐渐地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地追求自我的解放,开始在女性意识上有所提高。特别是张爱玲笔下的现代女性形象,其更多的是塑造具有自我意识、展现自我风采的女性形象,完全突破社会上对女性的压制,其文学作品中很多鲜明的女性新形象以及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7]。女性意识的提升能够引领一个全新的女性时代,能够塑造现代女性人格,不断地张扬自我意识,成功地帮助女性展现自我魅力。
我国文学创作史中,女性文学所涉及的作品较少,描绘女性的情感及心理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对于女性而言,由于女性一直以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导致女性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并在封闭的世界中忍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张爱玲的关于女性的作品也迸发出新声,激发出女性体的聪明才智,发挥出作品中的真实价值,激发出女性价值。
3.2 社会价值
张爱玲的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的刻画大都是为了提升女性意识,特别是站在女性的视角上,通过思辨和自觉的精神,寻女性能够获得自由的方法。通过深入的女性思维,让女性弘扬维权意识,构建独特的女性意识,从女性意识角度不断地提升女性存在价值,这也是社会上提升女性价值的关键,希望在保障女性尊严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情感的有效剖析与解构,积极寻女性存在的意义[8]。现阶段,中国法律法治制度的不断健全,妇女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都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形成书面文式,能够让女性得到更好的维权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妇女得到生存发展的权利,帮助女性在获得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受到社会、集体的关注和广泛认可。4 结束语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可以窥探出女性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得女性情感世界得到真实的表达,能够看到女性在男性社会的压抑下存在的压力,以及在生存与反抗中所要追求的情感自由。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女性在家庭、社会的压迫下逐步出现的心理异化和堕落,如张爱玲在作品中描述女性形象时,其充分地融合了当下女性的主义理论,积极地发掘了女性意识,不断地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女性主义与女性得到自我审视与自我完善,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井源.回忆不能承受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怨女》[J].韩山师范学院
学报,2016,37(5): 75~78.[2]王攸欣.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与价值体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223~227.
[3]王艳峰.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8(2):81~83.
[4]段金花.鲁迅与张爱玲女性解放思想之比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3):29~32.
[5]李思.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183~184.
[6]杨春.论《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深层结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6(3):73~78.
[7]刘洁.变的玫瑰——试析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性的生存困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5(4): 58~63,110.
[8]缪宏.张爱玲与苏青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J].鄂州大学学报,2016,23(4):45~46.
[责任编辑韩翠丽]
(上接第155页)参考文献:
[1]陈乃林.社区老年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8~10.[2]姜卓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 191~192.[3]卢德生,陈雅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7).
[责任编辑韩翠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