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反思
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小组合作的好处了。说实话,一开始成为学校的试点班级之一,把两张课桌并在一起,让小朋友每时每刻都保持着这种座位方式,总觉得有点不方便。因为教室本身就小,虽然已经考虑了很多,怎样排座位,怎样让孩子坐的舒服,交流时方便……但还是有很多不到的地方。比如说教室更挤了,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讲话的多了,容易偷看了。但通过近一个礼拜的学习合作,我发现这种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还是利大于弊。
结合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具体谈谈吧。首先我觉得本学期我们更充分地利用了学程导航的方式,精心设计好了学习单。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就围绕了两张学习单展开的。即:二、三小节各设计一张学习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然后围绕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写了很多地方的云雾及变化如何之快。然后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庐山的云雾。至于朗读,现在以小组单位,在组长的安排调控下试读,每个学生都有了朗读的机会。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我也尽量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因为每个小组成员的基础都有好有差,所以各个类型的学生都有了交流分享的机会。特别是我们班的英英同学,以前是不愿意交流的,但现在小组朗读后,我发现她也能把课文或是其他晨诵内容读的正确、流利了。我想假以时日,她的朗读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一个适应磨合期,我相信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定会渐渐深入我们的内心。
庐山的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