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段天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5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一种类似记笔记的方式,它综合了左脑和右脑的思维特点,能很好地把线性思维和视觉思维结合起来。由于传统的记笔记方式只利用我们的一半大脑,而思維导图可以同时启动左右两脑,从而提高自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水平。实际操作中,人们要想做到这一点仅仅只需要一张纸和几支彩笔而已。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通常会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处写下自己阅读的主题,然后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多条线索,即该主题的次一级主题,这些次主题就像是树的枝桠。最后我们可以在枝丫上用图形和不同彩来做笔记,而这些方式都是传统笔记方式不会用到的。这种方法对语文教学尤为适宜,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笔者将主要借助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两篇课文来展示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松鼠花生》的阅读分析
        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它的动画版小视频,引出这一故事。透过题目,我们可以到文章的几个因素,包括主人公小松鼠,它的行为,的对象花生。故而教师应重点把握小松鼠花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则是本文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内容的关键词。接下来笔者就课文作思维导图分析,如下图1
        分析可知,本课以小松鼠发出的动作为出发点,引发问花生、看花生、等花生以及想花生的一系列行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字,然后让学生读出来,有的认识,有的学生则将其读成了,借此,教师再写出一个字,让学生辨识,通过自我比较,让其加深对字的印象,从而为接下来阅读课文做铺垫。然后,教师在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为什么小松鼠最后没有到花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从从小松鼠的疑问花生去哪了思考,学生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花生是长在地里的。然后让学生扮演小松鼠,体会它每天都去庐山的云雾花生直到秋天,却一直都不到的那种焦急心理,进而心生疑问是谁摘走了我的花生?
后,通过资料的查,教师引领学生到了答案,原来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上述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左脑和右脑的思维活跃度,还引导学生掌握全文主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