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构段方式学写的三步引导法
“总-分”结构是三年级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构篇方式。结合三年级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采用三步引导方法,即“引”——由具体到抽象,根据课文感知特点;“仿”——由抽象到具体,围绕中心选择内容;“拓”——由构段到构篇,初步形成篇章意识。旨在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提高学生习作的效益。
标签:小学语文 构段方式 “总-分”结构 三步引导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育家著名叶圣陶先生也曾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三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要求都有较大提高,无论是从“认真听别人讲话”到“学会认真倾听”;从“参加讨论”到“讲述见闻”;从“学习默读”到“学会默读”;从“写话”到“习作”等方面都体现了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要比第一学段有全面的提升。因此,笔者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从课文构段方式着手,采取三步引导方法,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常见的构段方式
与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说明”中明确指出:“课文教学要学习常见的构段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庐山的云雾’,旨在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苏教版三年级课文不仅语汇丰富,表达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积累和学习,而且反复出现典型的构段、构篇方式,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以提高习作的条理性。
“总-分”结构是三年级阅读教材中常见的构段、构篇方式。其中,《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庐山的云雾》三课均以“总-分-总”的方式构篇,分述部分的每个自然段又以“总-分”方式构段,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和构段方式的典型课例。为了有效巩固学生对构段方式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引导学生从“写话”向“习作”转化,课文后面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依照课文编排次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就设计了“默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练习题;第14课《“东方之珠”》就有“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节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的练习题;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也
有“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