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一、导入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学习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
三、苏轼及其背景介绍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3、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关于大雪的诗句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全诗。
4、全体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2、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 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七、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广组成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 风湿酒
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驯良的反义词、全词小结: 
奇特的反义词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小夜曲歌词(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