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2016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紧贴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考题提供了对网络虚拟世界这种新生事物的三种态度,要求考生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考生作文具有可选择性,但是,又有明确的任务性和文体规定性。这道作文题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不再是就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联想,引出文章核心的题目了,而是必须按照题目指定的任务,完成“规定动作”。题目驱动着考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问题。题目一改过去“文体不限”的宽泛要求,而规定写论述类文章,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怎样选择,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一旦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寻论据,进行论证。
但是,千万不要粗心,不要看到有三种选择,便草率决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第一段明确写着“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到命题者明确的主导意向,既然已经肯定了“不可或缺”,那么,面对网络虚拟世界,逃避是枉然的,抗拒是徒劳的,那只能拥抱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中还有“很多人”一词,即这三种态度均可作为立意角度,要理性、思辨地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思路举例:
①面对任何一种新事物,首先需要接近它、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而不是远离它,张开双臂拥抱才是最佳选择,但怎么拥抱却有讲究。虚拟世界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于人有利、于世有补,若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利弊得失,不顾人伦情理,则可能毁坏世道,甚至毁灭人类。所以,需要提出拥抱网络世界的几条原则: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必要秩序,完善保障机制,禁止犯规。虚拟与现实
②从现实生活切入,引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虚拟世界的不可抗拒性,论述其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正面论证)→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远离虚拟世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反面论证)→理性地论辩我们只要理性对待、科学控制虚拟网络,就能运用虚拟网络为人类进步服务。
③拥抱现实,适度虚拟。现实毕竟是现实,虚拟毕竟是虚拟,虚拟代替不了现实,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那么,人们为何沉溺于虚拟世界?是因为逃避?懒惰?空虚?其实,人们战胜现实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办法不止一种,不一定非要沉溺于虚拟世界。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害怕虚拟甚至拒绝虚拟,适度利用虚拟为人类服务,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例文]
扬其之利,避其之弊
纵览古今,便不难发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真实:引力波的发现,来自超级细菌的挑战,新元素的合成……人类竭尽全力地去认识身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一切都在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现实。可同时,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当今更加虚幻:“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科幻电影的冲击,更加逼真的网络游戏……当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世界正要求我们用更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未来的图景。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待虚幻之梦,保持一定的距离,扬其之利,避其之弊,或为上计。
活在21世纪的新潮中,虚拟现实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可小觑。VR技术中所谓的“沉浸式”体验,就是旨在让使用者在虚拟现实中获得如身处现实中一般的感受。细究其中的道理,便不难发现,虚拟现实是以补充现实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这一切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失去了现实,便谈不上虚拟。自虚拟现实诞生时起,科研人员便为实现其初衷而不懈努力着。如今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有了虚拟现实,医生可以在手术前对医疗过程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虚拟现实,生物老师可以将3D动物标本在课堂上展示给每一个学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了虚拟现实,残疾人可以通过科技设备获得和普
通人一样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平等”命题,在虚拟现实中却可以轻易实现。既然虚拟现实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便没有理由去刻意回避它。新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而面对虚拟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当虚拟越来越接近现实时,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现实的意义。有的人把虚拟现实看作是“世外桃源”,有的人则把虚拟现实看作是“娱乐的天堂”。用林建华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虚拟现实可以让你自由地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也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事业低迷、没有家庭的人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娱乐手段能够获得现实中难以拥有的尊重和成就感。但当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时,这个苛刻的世界,又会对他们如何定义呢?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一洞穴里的人把火光的影子当作现实,那么就算他们走出洞穴,面对日光,也只能把日光理解成一片虚无,只好恐惧地跑回原来的洞穴里去。因而我们一旦习惯了生活在虚拟现实中,那么离开了它之后,便只会不可遏制地感到现实的残酷。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过著名的“缸中之脑”的命题: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培养在一个容器中,连接在电脑上,这台电脑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之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那么,电脑的虚拟就成了他的现实。如果“虚拟现实”足够真实,
我们是否要在未来的某天,开始怀疑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由此看来,面对虚拟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纵使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我们也仍需要从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与几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其不能一味地惧怕与抵触。与虚拟保持适度的距离,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便可不被无尽的虚幻困扰。而巧用虚拟,趋利避害,方可借其之力,为我们身处的现实增光添彩。
[点评] 本文从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入题,由虚拟现实的利弊谈起,辩证地认识虚拟现实,有力地论证了对待虚拟现实需要“扬其之利,避其之弊”的观点。在论证虚拟现实的弊端时,提出的疑问引人深思回味,为文章拓宽了思维的容量。
本文材料涉及前沿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也涉及“洞穴寓言”和“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引用了北大前校长林建华先生对虚拟现实的看法,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了本文的论题,可见作者平常生活中对素材的积累和对国家时事的认识。敢于从哲学命题角度论证,可见作者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从中也可见作者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文学积淀。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考场作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