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通用5篇)[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通用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必须产生了很多感想,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孝经读后感〔通用5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孝经读后感1
  “百行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便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一本国学经典,里面讲了许很多多关于“孝”的故事。一篇篇古古香的文章,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文字,让人沉醉其中。虽然《孝经》总字数连两千也未达,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着不容无视的地位。从西汉起先,这本书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习,《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经典。
  “黄香孝父”的事迹大家应当都不生疏。黄香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对父母特别孝顺。夏天,
天气燥热,黄香每次帮父亲打完水后,都会拿一把扇子,将席子扇凉了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怕父亲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于是每天都抢先上床,以自己体温捂热被子,然后再让父亲上去睡。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动人心的孝子!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轻轻滑过脸庞。
  连世界之作——《三字经》都有大局部笔墨写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讲的是“孔融让梨”。孝顺的孔融孝敬长辈,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却拿小的,又是一个孝子值得我们去学习!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我们要从小理解“孝”,实践“孝”,将这本书吟之,诵之,感之,悟之,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经读后感2
  《孝经》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读了《孝经》,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
  孔子说:“百事孝为先”。《弟子规》里也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读到这里,我想起平常我对妈妈的种种不好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平常我对妈妈总是呼来唤去的,我以为妈妈生了我,就要为我效劳,什么就得依着我。于是就连一点点小事,我都要妈妈来做。原来洗碗筷、打洗澡水等这样的家务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却不
做,全部要爸爸妈妈为我做,他们对我百般依顺,我对待他们却完全随着性子。有一次,我被作业难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妈妈来叫我吃饭时叫了我好几声我都不理他们,最终才凶巴巴的对他们吼道:“我心情不好,别来烦我!滚!!”爸爸妈妈不但不生气,还温顺地劝慰我。此时此刻读了《孝经》,学了《弟子规》,再想想教师说过的话“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错了!我已经长这么大了,还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一点点小事情都情愿去做,以后怎么能做大事呢?
  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惭愧。古人说“有错就改不算晚”,我决心“亡羊补牢”。从今以后我必须以孝为先,好好对爸爸妈妈,不会再对爸爸妈妈大吼大叫,不会再乱发脾气了,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奉献。我也盼望全部的人能像对那些须要协助的一赐予一点关心,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协助所要协助的人,让世界充溢爱,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孝经读后感3
  学校给我们发了一套《国学经典书法教材》,它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书。教师让我们看《孝经》,其实我一点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后听了教师讲解,我知道了这本书的意思。
  孔子有一个学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德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谐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答复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知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起先。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起先,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什么是孝。孝就是尊老,我们不能目无尊长走在老人前面,我们要孝顺父母,这就是孝的起先。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我相识了更多的字和学问,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养,让我能够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孝经读后感4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
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但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奉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当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听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爱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见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效劳联系起来,主见“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并遵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详细要求:“居那么致其敬,养那么致其乐,病那么致其忧,丧那么致其哀,祭那么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引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懊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别,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孝经读后感5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需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疼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当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始终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忧,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常,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搁功课让父母担忧。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珍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必须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孝道走遍中国,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