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字经》之朝代更迭
中国朝代更迭(三字经)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第二篇:《三字经之读后感》
《三字经》前人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著作,运用精辟的三字总结社会万象;总结社会差异;总结社会更改!但是从现在的人们的眼睛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的迷茫、纠结于不解,是《三字经》中所记载的有错,还是我们所在的社会的本质已经改变了,这或许在各人的眼中豆各自的独特见解,毕竟一百个人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之读后感》。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开头的这几句话,应该人人都回,但是对我的感悟确是很多!的确,人刚生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差不多,没一个人都是一个善良的小天使!但是现在我们再放眼现在我们身边的形形**的人们,早就变的参差不齐了!因为后天的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各自独有的模具,把他们全都变成各自的形象,也正是这存在的后天形成,才把初生的孩子们各自原本一样的距离慢慢的拉扯大!起跑线我承认是一致的,但是在起跑抬脚的时候,差距就已经显露,家庭、环境、背景等等就已经开始发挥各自的作用,距离也就次拉开了,这也并不是说明我们就因此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就注定失败,也并不是因为自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一步登天,有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例如环境的影响我们
就可以自己解决,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说法!就是因为环境对孟子的影响太大,所以孟母三次搬家,为的就是改变环境这一因素!但是有些却并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如家庭的优越度,所以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我们没法改变先
天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后天的努力,先天条件优越,可能有些事做起来容易点,而我们则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此弥补先天的缺陷!所以因此知道了“万事无绝对”的道理!“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生活的质量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我们的道德却以反比例的角与我们科技生活一同“增长”一些古代时的美好道德传统我们在现实中渐渐的不常见了,但是却常常的看到出现在荧幕上了,看之后也开始无动于衷了!多少的人被金钱所迷惑了双眼,没有了路不拾遗的道德了,为了金钱而弄的妻离子散;为了金钱而兄弟变的成仇;为了金钱而干出抛家弃子!社会的发展让人伦道德被不断的削减!父子不恩,夫妇不从,兄则不友,弟则不恭…面对现实的生活节奏,孩子也不再规律的学习,不再是“小学终,至四书”的情况了!小小的身躯背上大大的书包,整天的在学校,补习班,兴趣爱好班…不断的穿梭,小小的身躯已经背上大大的责任于任务,那些可怜巴巴的童年不再有那么多的乐趣,在长大之后不在说是美好的童年了,而都变成悲哀的童年了!渐渐的,游乐场所只限于那几个固定的地方,没有了传统的娱乐方式,天天玩的是Iphon, ipad等高科技,智商是再飞快的提高,也如父母所愿,变成真正的“大胖小子,大胖丫头”了,身体质量不断下降,所以不禁想问问一下:“人类,你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我们
中华文化所流传下来的伟大精神,不放弃学习,不要怕大器晚成“苏老泉,二十七,读后感《《三字经之读后感》》。始发愤,读书籍。告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所以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晚的说法!只要你有决心,你就一定会成功的!最后,我只能说我们现如今遗失了《三字经》之中许多的美好传统与良好的习惯。《三字经》中有许多我们遗失的美好,通彻里面的文化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变的更加美好,社会将会更加和睦,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朝代歌
朝代歌
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地理歌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川藏二宁青甘陕,內海台重北上天,还有港澳好河山,第一句: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第二句: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
第四句:内蒙古;海南;台湾;重庆(渝);北京;上海;天津;
唐宋八大家唐朝:韩愈柳宗元
宋朝: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元曲四大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巴金: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激流三步曲:《家》《春》《秋》
冰心:原名谢婉莹, 小说集:《超人》
集:《繁星》和《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 散文集:《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
高尔基: 《母亲》、《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1、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曾在隋代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李苏杜”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人。宋代“三苏”为其后裔。与李峤并称“苏李”。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650——676):字子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字千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卢照邻(635?-689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药王孙思邈的徒弟。《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神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又与富嘉谟
并称“富骆”后人也称他骆临海。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咏鹅》《在狱咏蝉》
4、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被后人称为诗骨。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
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沈宋”指初唐沈佺期、宋之问,两人的沈约、谢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永明体”,使律诗发展趋于成熟。
6、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
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剑圣”。杜甫将其与李白、贺知章并列为“饮中八仙”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吴中四士。“贺监”。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盛唐二张”
1、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谥号“文献”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誉为“岭南第一人”。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张说: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封燕国公,卒谥号文贞。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燕许大手笔:乃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并称。因其文章而地位显赫,二人的声望齐名,因此当时号称“燕许大手笔”。)
3、王翰(687至726)年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
(一)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凉州词二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字经读后感二、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诗派)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其他诗人储光羲,常建,裴迪,綦毋潜,祖咏,丘为。
1、王维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送别》、《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孟浩然
孟浩然原名“孟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代表作有:《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送朱大人入秦》《望洞庭湖送张丞相》等篇。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